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经动态 >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驶入创新发展快车道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驶入创新发展快车道

发布时间:2016-12-12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959

“十二五”以来,烟台开发区以“创新型开发区建设”为统领,坚持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创新作为转调发展、增强未来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源动力的战略举措,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推动、人才支撑”的创新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7人,以及60多个院士、博士团队。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3.8%,接近深圳和欧美发达国家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分别高于山东省、烟台市31个和2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5%,单位面积产出达到5.2亿元/平方公里,是烟台市平均水平的11.3倍、山东省平均水平的13倍。

深度实施“人才+”战略

实现创新与实体经济完美结合

制定实施创新型开发区建设、人才工作等政策文件,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起以高端人才为核心的创新支撑格局。

深度实施“人才+平台”,以共建共享实现共创共进。依托高端人才,搭建三大创新平台和联盟,推动资源共享、抱团创新。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博士团队与路通精密合作,建立智能装备制造创新平台,吸引16户骨干企业组成创新联盟,合作突破30多项关键技术。引进房健民博士与同济大学、荣昌制药合作,建立生物新药创制联合平台及开发基地,迈百瑞公司抗体药物外包技术国内第一、ADC药物大规模产能亚洲第一。德邦科技引进陈田安博士,带动2名海外院士、1名中科院院士、3名“千人计划”专家和7名博士加盟,设立山东省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建成新材料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6项、“863”计划2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

深度实施“人才+项目”,把创新智慧变为企业价值。通过股权激励、技术入股等方式,引导高端人才联姻企业或创办企业,让高端人才做主人而不是雇员。近年来引进的高端人才全都在企业,很多担任公司高管、拥有股权,与中央放开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兼职,推进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改革是一致的,走在了全国前面。荣昌的房健民博士、德邦的陈田安博士以知识入股,担任总经理。罗永章博士领衔创办普罗吉生物和普罗吉医药,并在HSP90α的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普罗吉生物正在准备新三板挂牌。国际生物制造协会主席孙伟与路通精密合作设立上普瑞源生物科技,开展生物3D打印装备等产业化研发生产,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良好社会效益。

深度实施“人才+产业”,靠创新驱动崛起新兴产业。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引人才,推动高端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入、高效互动。睿创微纳以6名博士、30多名硕士领衔的创新团队,研发出国内领先的红外探测仪,带动新光电产业迅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了罗永章、房健民、王爱军等世界级领军人才,拥有“千人计划”专家8人、“泰山学者”13人、博士研发团队22个,“十二五”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由2010年的42.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31.2亿元。以创新为特征的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6亿元,是五年前的3.4倍,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发展的主导力量,将对“十三五”及更长时期开发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激发市场主体创新热情

凝聚创新发展的无限动力

目前,开发区全社会研发投入90%由企业完成,新引进人才90%由企业使用,科技计划项目95%由企业承担,科技成果荣获科学技术奖励95%由企业主创。

积极推行“一企一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导者。全区252家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24家,建立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等17个国家级创新研发机构,以及4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万华化学设立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500余项、牵头制定或修订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23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现代汽车研发中心是现代集团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是韩国本部之外唯一一个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

积极推行“一企一技术”,高科技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领跑者。深入实施“百家科技企业振兴计划”,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首创成果和极具爆发力的科技“小巨人”。147项发明专利填补国内空白或打破国外垄断,113项技术成果属国际首创和国际国内领先,10个科技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114个产品位居全球或全国前五。荣昌与同济大学合作建立3户拟上市公司,在研国家一类新药9个,其中1个列入国家“863”计划,7个进入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路通精密生物3D打印全国领先,数字化工厂列入国家级重大专项。

积极推行“一企一对策”,创新型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力军。支持创新型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迅速做大做强,7户高科技企业成功上市,还有2户报证监会待审。万华化学上市后迅速发展壮大,成功收购匈牙利最大的化工公司宝思德化学,目前MDI总产能世界第一;东诚药业上市4年累计融资20多亿元,连续完成云克药业、GMS中国、益泰医药以及泰国中泰生物等核医药企业控股整合。今年以来,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6户、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4户,总数分别达到18户和15户。

健全市场化体制机制

释放全社会创新潜力

近年来,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竞相跟进”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推动创新与资本聚变融合、裂变爆发。

积极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以引导基金撬动创投资本。逐步取消无偿补贴,2014年开始新增科技专项经费全部纳入引导基金,探索形成了“财政参股种子基金——风投基金跟进——培育上市——引导基金退出——收回资金继续投入创新”的运作模式。目前,已设立各类投资基金100支,以2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600亿元,基金总规模占烟台市74%以上,目前已投出97.3亿元、投向74个项目。

放大专项经费杠杆作用,以“低投入”赢得“高回报”。设立科技扶持、中小企业信贷周转、科技发展、技术改造等各类专项资金1亿元,引导企业加大投入、自主创新。通过扶持100万元,德邦科技连年把8%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建起5个高端研发平台,授权发明专利67项,LED封装等8项技术突破国外封锁。扶持万隆真空205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000多万元,高性能铜合金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产值利润大幅增长。

探索拓宽创新扶持渠道,把无形“知本”变为有形“资本”。结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建设,探索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累计帮助14家企业获得贷款1.4亿元。龙源电力在山东省率先以8项专利质押,获得银行贷款1800万元,以此作为启动资金,迅速抢占市场并成功上市,步入发展快车道。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

“十二五”以来,烟台开发区以“创新型开发区建设”为统领,坚持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创新作为转调发展、增强未来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源动力的战略举措,着力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推动、人才支撑”的创新体系,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转型升级上迈出了坚实步伐。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2人、山东省“泰山学者”及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7人,以及60多个院士、博士团队。2015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的3.8%,接近深圳和欧美发达国家水平;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分别高于山东省、烟台市31个和22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对GDP的贡献率达到65%,单位面积产出达到5.2亿元/平方公里,是烟台市平均水平的11.3倍、山东省平均水平的13倍。

深度实施“人才+”战略

实现创新与实体经济完美结合

制定实施创新型开发区建设、人才工作等政策文件,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人才和创新团队,构建起以高端人才为核心的创新支撑格局。

深度实施“人才+平台”,以共建共享实现共创共进。依托高端人才,搭建三大创新平台和联盟,推动资源共享、抱团创新。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带领博士团队与路通精密合作,建立智能装备制造创新平台,吸引16户骨干企业组成创新联盟,合作突破30多项关键技术。引进房健民博士与同济大学、荣昌制药合作,建立生物新药创制联合平台及开发基地,迈百瑞公司抗体药物外包技术国内第一、ADC药物大规模产能亚洲第一。德邦科技引进陈田安博士,带动2名海外院士、1名中科院院士、3名“千人计划”专家和7名博士加盟,设立山东省首家外籍院士工作站,建成新材料产学研公共服务平台,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6项、“863”计划2项,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50余项。

深度实施“人才+项目”,把创新智慧变为企业价值。通过股权激励、技术入股等方式,引导高端人才联姻企业或创办企业,让高端人才做主人而不是雇员。近年来引进的高端人才全都在企业,很多担任公司高管、拥有股权,与中央放开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兼职,推进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改革是一致的,走在了全国前面。荣昌的房健民博士、德邦的陈田安博士以知识入股,担任总经理。罗永章博士领衔创办普罗吉生物和普罗吉医药,并在HSP90α的研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普罗吉生物正在准备新三板挂牌。国际生物制造协会主席孙伟与路通精密合作设立上普瑞源生物科技,开展生物3D打印装备等产业化研发生产,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和良好社会效益。

深度实施“人才+产业”,靠创新驱动崛起新兴产业。紧扣产业发展需求引人才,推动高端人才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入、高效互动。睿创微纳以6名博士、30多名硕士领衔的创新团队,研发出国内领先的红外探测仪,带动新光电产业迅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聚集了罗永章、房健民、王爱军等世界级领军人才,拥有“千人计划”专家8人、“泰山学者”13人、博士研发团队22个,“十二五”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5%以上,由2010年的42.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31.2亿元。以创新为特征的新材料、生物医药、新光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201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06亿元,是五年前的3.4倍,科技创新正成为驱动发展的主导力量,将对“十三五”及更长时期开发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

激发市场主体创新热情

凝聚创新发展的无限动力

目前,开发区全社会研发投入90%由企业完成,新引进人才90%由企业使用,科技计划项目95%由企业承担,科技成果荣获科学技术奖励95%由企业主创。

积极推行“一企一中心”,企业研发中心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导者。全区252家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市级以上研发平台达到124家,建立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等17个国家级创新研发机构,以及4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万华化学设立国家聚氨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500余项、牵头制定或修订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23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0项。现代汽车研发中心是现代集团全球六大研发中心之一,是韩国本部之外唯一一个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

积极推行“一企一技术”,高科技企业成为行业发展的领跑者。深入实施“百家科技企业振兴计划”,涌现出一批世界级的首创成果和极具爆发力的科技“小巨人”。147项发明专利填补国内空白或打破国外垄断,113项技术成果属国际首创和国际国内领先,10个科技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114个产品位居全球或全国前五。荣昌与同济大学合作建立3户拟上市公司,在研国家一类新药9个,其中1个列入国家“863”计划,7个进入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路通精密生物3D打印全国领先,数字化工厂列入国家级重大专项。

积极推行“一企一对策”,创新型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力军。支持创新型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迅速做大做强,7户高科技企业成功上市,还有2户报证监会待审。万华化学上市后迅速发展壮大,成功收购匈牙利最大的化工公司宝思德化学,目前MDI总产能世界第一;东诚药业上市4年累计融资20多亿元,连续完成云克药业、GMS中国、益泰医药以及泰国中泰生物等核医药企业控股整合。今年以来,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6户、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4户,总数分别达到18户和15户。

健全市场化体制机制

释放全社会创新潜力

近年来,通过建立健全“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竞相跟进”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机制,推动创新与资本聚变融合、裂变爆发。

积极创新财政扶持方式,以引导基金撬动创投资本。逐步取消无偿补贴,2014年开始新增科技专项经费全部纳入引导基金,探索形成了“财政参股种子基金——风投基金跟进——培育上市——引导基金退出——收回资金继续投入创新”的运作模式。目前,已设立各类投资基金100支,以2亿元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600亿元,基金总规模占烟台市74%以上,目前已投出97.3亿元、投向74个项目。

放大专项经费杠杆作用,以“低投入”赢得“高回报”。设立科技扶持、中小企业信贷周转、科技发展、技术改造等各类专项资金1亿元,引导企业加大投入、自主创新。通过扶持100万元,德邦科技连年把8%的销售收入用于研发,建起5个高端研发平台,授权发明专利67项,LED封装等8项技术突破国外封锁。扶持万隆真空205万元,带动企业研发投入3000多万元,高性能铜合金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产值利润大幅增长。

探索拓宽创新扶持渠道,把无形“知本”变为有形“资本”。结合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园区建设,探索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贴息,累计帮助14家企业获得贷款1.4亿元。龙源电力在山东省率先以8项专利质押,获得银行贷款1800万元,以此作为启动资金,迅速抢占市场并成功上市,步入发展快车道。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