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经动态 > 上海自贸区三年:保税区形成百亿产业群

上海自贸区三年:保税区形成百亿产业群

发布时间:2016-09-29 来源:搜狐焦点网 842
  如何评估上海自贸区这三年?最适合回答这个问题的,莫过于2013年自贸区挂牌之初的28.78平方公里,也就是现在的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片区。
  而保税区片区交出的答卷,是在对标国际先进贸易投资规则的同时,继续保持了贸易业的规模优势,同时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也得以加速。
  9月28日,上海自贸区保税区管理局经济发展处处长肖凡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保税区转型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正在形成。一方面贸易、物流、高端制造等原有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继续保持规模优势;另一方面,文化、技术、租赁、金融、消费等服务新兴业态不断培育成长,正在成长为百亿产业群。
  百亿产业群形成
  这些新兴业态的培育发展,得益于上海自贸区3年来持续推进的产业开放政策,以及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体制改革。
  着眼于探索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标国际通行规则,上海自贸区率先在投资、贸易、金融和事中事后监管等领域进行了改革创新。
  按照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和《深化方案》中“服务业扩大开放”的要求,上海自贸区在2013年明确了23项服务业扩大开放措施,2014年又进一步提出了涵盖18个国民经济大类的31条开放措施,涵盖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以及社会等服务领域。
  数据显示,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到2016年6月底,在28.78平方公里的保税区域内,已有1669个扩大开放项目落地。这其中包括了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外商独资医疗机构等。
  此外,自贸区里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改革也在持续深化。截至目前,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已经实施了2013、2014、2015版三个版本,长度也在不断缩短,从190条到139条,再到现如今的122条。截至今年8月底,保税区累计新设外资企业6133家,其中以备案方式设立的近90%。
  持续的开放也激发了企业投资的热情。仅以融资租赁为例,3年来,保税区里累计设立融资租赁企业1890家(母公司1483家,SPV项目407家),运作资产近4300亿元。
  这些新兴业态的培育发展,也使得保税区在原有的产业结构上得以不断优化。截至8月底,保税区累计新设企业2.8万家,区域企业总计超过3.6万家。这些新设企业中,服务业比重由8%增至43%,经济总量中第三产业比重接近97%。
  这些企业,也已经开始为自贸区的发展提供动能。“这2.8万家企业,3年来累计贡献税收71亿元。”肖凡说。据统计,新设企业2014年纳税4亿元、2015年纳税33亿元、2016年上半年纳税34亿元。
  存量企业的转型升级
  对于保税区来讲,在过去23年还长期积累形成了大量的存量企业,这些企业以贸易和制造业为主,它们的转型发展,也影响着保税区长期的发展动力。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贸易正在由“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转变;由“在岸贸易”为主,向“在岸贸易+离岸贸易”转变;由“贸易功能”向“贸易+投资+金融功能”转变,这种趋势,对保税区的制度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海外高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宏告诉本报记者,借助于自贸区形成的进出口、物流等全产业链服务优势,保税区也在不断引导跨国公司业务向研发、维修、检测等产业链高端环节延伸。同时,通过发挥自贸区中海关特殊监管区的功能创新优势,支持高科技企业的试验样品进口、耗材保税等,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比如,丰田纺织已经将其中国总部及研发中心全部搬入外高桥,实现了由单一生产制造转型为生产+研发+服务的实体型总部;卡尔蔡司由仓储贸易型企业转型为提供产品本地化研发和检测服务的总部型企业。
  数据显示,目前保税区内超过2/3的制造类企业都在积极拓展贸易或服务功能。以科技研发、维修检测、技术培训等为主的技术服务贸易迅速发展,目前已经集聚了药明康德、美药典、德尔福等研发技术类企业400余家,从事维修检测业务的企业100余家,其中以波音为代表的全球维修企业30余家。
  截止到8月底,保税区域各类总部型企业达到310家,总部经济在区域经济总量中比重超过40%。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达到75家,营运中心达到225家,投资型跨国公司资金管理总部也已起步,5家企业完成了投资型备案,1家企业已获批举借外债用于境内股权投资。
  3年的创新和改革,改变在切实发生。3年来,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的区内企业的商品销售额、工商税收占全国128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比重,由挂牌前的51.5%、50%,提高到59.6%、54.1%,半壁江山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