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观点 > 正文
王宁国:中芯国际要用最短时间做到30亿美元
中工招商网 2011-07-27 来源: 作者:未知  浏览:
      王宁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材料科学及工程系博士,拥有30多年的半导体行业经验,是全球半导体业内著名资深专才,享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力。2005年9月至2007年6月,王宁国回到中国大陆担任华虹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华虹集团附属公司华虹NEC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加盟华虹集团前,他在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任全球执行副总裁及亚洲区总裁,负责全亚洲地区的业务策略、计划及执行,并特别专注于全球的基建建设。在加入应用材料公司之前,王宁国曾在贝尔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并于半导体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王宁国个人拥有100多项专利。2011年3月,王宁国当选为全球半导体联盟(GSA)董事。
      王宁国于2009年11月被聘请担任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

      卖工艺还要卖产品

  任爱青:中芯国际如何通过加快高端制程的研发,既缩短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又提高公司的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王宁国:在进入0.13微米节点的时候,也就是在中芯国际上市前后,我们与世界最先进企业的差距只有两年,当时还能实现赢利。但在进入12英寸90纳米节点之后,差距被拉大到3年,我们必须承担较低的毛利率和较高的折旧费用,因此公司就非常难赢利了。近两年中芯在IP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采取了自主研发、必要引进和联合开发等多种方式,加快推进研发制程。但是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差距依然是中芯目前的主要任务之一。
  目前,中芯国际65纳米/55纳米工艺已经实现量产,公司的工艺涵盖从0.35微米到55纳米,今年年底,增加40纳米和45纳米的少量量产。2011年~2012年,45纳米/40纳米工艺将实现量产,而2013年~2014年,中芯国际的32纳米/28纳米工艺也将实现量产。中芯国际希望到45纳米节点时能把差距缩小到两年,到32纳米节点时能把差距缩小到1年~1年半。
  任爱青:20纳米有规划吗?
  王宁国:目前20纳米还没有规划,但以现在的工艺规划,公司做到50亿美元的规模没有问题。
  任爱青:随着More than Moore时代的到来,中芯国际在优化产品结构方面将采取什么新的策略?
  王宁国:在2008年,全球半导体产业90纳米和90纳米以下与90纳米以上的营业额几乎相同,各占50%。也就是说,12英寸晶圆产生的价值与8英寸和6英寸晶圆加起来产生的价值相当。而到2013年,90纳米以下产品在半导体营业额中的比例将增加到60%,这就意味着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中,采用半导体器件的数量越来越多,这不但对混合电路、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模拟和数模混合产品有大量的需求,对应用处理器的需求也会增加,而且各种不同功能的器件会集成到SoC平台上,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
  我们在优化产品组合时,虽然要追求产品的总量,但是也必须有SoC。如果我们把这些东西当产品来卖,而不是只卖工艺的话,这些市场需求会非常稳定,我们的产能利用率也得到保障,这是非常重要的。目前这些产品大部分在8英寸晶圆线上制造,将来会采用90纳米的工艺并向12英寸线过渡。
  任爱青:中芯国际在射频、电源管理、图像传感器等产品工艺方面已投入了不少人力进行研发,是否有计划进一步转向12英寸线制造?
  王宁国:推动这一进程和研发28纳米/32纳米技术完全不同,不仅需要有很好的市场前景,还需要具备SoC设计能力和快速应变能力,能快速提供客户需要的解决方案。我们在6个月以前就开始行动,将市场营销和SoC的推动结合起来。

      未来5年销售额平均增长25%

  任爱青:自2009年11月上任以来,今年3月你首次带领中芯国际新管理团队正式亮相,并宣布未来5年中芯国际年销售额将保持至少25%的增长,到2015年达到50亿美元。对此,业界的反响非常热烈。我们知道,中芯国际在上市5年之后,2010财年首次赢利。请问中芯国际的这个发展规划是否太过激进?
  王宁国:计划要有,但也要随时调整,因为市场有好的时候,也有坏的时候。像日本地震对半导体产业就会有影响。我们讲5年平均增长25%,并不是每年都增长25%。比如去年增长了45%,如果今年只增长一位数的话,平均增长也是25%。
  我们首先要把公司做到30亿美元的规模,因为只有达到了这个规模,才会形成良性循环。比如,我们的现金流会增加,至少能达到十几亿美元。另外,资产价值也会提升,这样抵押贷款也很容易。如果再有一部分国家或是海外投资,我们就可以解决资金的难题。但是从现在的规模做到30亿美元是个很难的关口,先要做到20亿美元,再从20亿美元跳到30亿美元。希望在2014年28纳米工艺出来后,我们能超越30亿美元。从全球来看,我们现在是从第三梯队向第二梯队跨越,当然还要把握好时间点。做到50亿美元以后,我们大概可以进入第二梯队。
  任爱青:有许多业界专家都认为,中芯国际要进入第二梯队,所面临的主要困难是融资问题,你是否认同这种观点?
  王宁国:这确实是很困难的一点。目前北京工厂扩产所需的资金虽然还没有完全到位,但应该说比较有把握。这项融资完成后,也只是解决了今年的问题,明年还会有另外的挑战。如果公司上轨道后,能够持续赢利,在国际上有了信誉,融资就比较容易。
  任爱青:根据中芯国际扩大产能的规划,未来几年的投入预计达120亿美元。你最希望通过哪种方式解决公司的资金难题?
  王宁国:现金流是最重要的。企业只有具备了一定规模,才会有现金流。一般而言,超过50%的公司是靠现金流来投入的。此外还需要贷款,因为这个产业很多的资金是投入在设备上的,因此我们希望融资的第二个渠道就是贷款。股权投资是最后的一种途径,增发股票会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进而会引发投资者的不满。基于此,我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能把公司的规模做到30亿美元。

    一边跑路一边修车

    任爱青:虽然说2010年的半导体市场非常好,但在当时公司既面临亏损压力,前景和方向又不明朗的情况下,你一定是采取了一些特别的措施,公司才实现了赢利。
  王宁国:我刚上任时,公司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当时我就在想,公司要赢利首先必须有一个很强的团队,制造、科技、财务、HR、PR等方面都需要专业人才,那时公司还没有明确分工的专业人才和领导人,因此最初的6个月我首先要做的就是组建专业团队。另外,公司继续赢利是个很大的挑战,用钱也要很谨慎。我觉得目前公司正处于“一边跑路一边修车”的状态。
  任爱青:你上任后,推出了“机构精简计划”,“自上而下”进行机构重组和融合,裁撤了部分员工,同时提高了员工待遇。请问你在推行这项计划时遇到什么阻力和矛盾,又是如何化解的?
  王宁国:其实还比较容易,有很多方式。有的人愿意退休,有的人退休后仍住着中芯国际的房子。另外,有的人也会感到,自己的技术、能力和自己的岗位不吻合,在新的管理团队入驻后,他们也想换工作和环境。我们对离职的员工都有特别的遣散费及退休金,应该说这些问题都很平和地解决了。但目前如果按人均营业额来计算的话,中芯国际的人员还是要比第一、第二梯队的公司多。
  任爱青:如何改变这种状况?
  王宁国:我们不但新雇员工要特别慎重,而且要把现有员工的薪资提高至市场的水准,让员工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在工作上,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员工的数量。另外,现在招聘操作工不太容易,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实现全自动化就变得很重要,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任爱青:你刚刚谈到公司实现持续赢利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方面,将采取什么策略?
  王宁国:我个人感觉要能够持续赢利,有几点必须做到:第一点是我们的领导力必须提升,而且不是一个人的领导力,是各部门的领导力都要提升。另外,要保护我们的IP,要保护公司的利益,法律方面也非常重要,在这个方面也必须有很强的领导力,组织才能够健全。第二点是优化产品的组合。中芯国际12英寸厂要完成65纳米/55纳米、45纳米/40纳米、32纳米/28纳米三级跳,8英寸厂要在已有相当基础的特色工艺上下工夫。第三点是提高营运的效率,加大科技的投入。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代工的增长率将比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平均增长率高出一倍。所以,对中芯国际来说,科技的投入非常重要,投入的时间点非常重要,而且我们是从后面往前面追,所以要急行军。
  任爱青:对于中芯国际来说,既要持续实现赢利,又要不断扩充产能,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
  王宁国:我们希望成为中国设计公司的第一供应商、国外设计公司的首选第二供应商,但这两个目标要在同一时间实现,不是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的产能还没有那么大,IP还不够丰富,工艺也不够完善,客户和我们工艺的对接还需磨合。另外,还有很多管理方面的问题,这种时候就不能随便扩产,但是同时也要很机动,要稳。这掌握起来比较难,所以每个星期都要分析产能和客户的需要,并随时进行调整。
  我们知道,如果扩产太快太冒进而产能又不能跟上的话,不仅要付折旧费用,实现持续赢利也很难。但如果不扩产到一定规模,也很难达到赢利点,所以这是一对矛盾。我们一般可以预见到一年的订单情况,并提前一年时间做产能的准备。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并随着时间变化不断调整,扩大产能绩效。

      合纵连横追求叠加效应

  任爱青:我们知道,半导体产业的国际化特征非常明显,中芯国际的订单也大部分来自国外。中芯国际为什么要特别强调与中国半导体产业一起成长?
  王宁国:在去年16.8亿美元的中国大陆代工市场中,我们占了30%的份额。希望中国大陆的代工市场2015年增长到50亿美元,而我们也希望能够拿到50%的份额。假如能做到的话,那么我们扩大产能不但能实现经济效应,也能缓解产能不能填满的压力。我们希望依靠中国的设计公司订单来扩大产能。
  中国的设计公司有好几百家,但能在各自领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并形成规模效应的也就是十几家到20家,这些主流的设计公司还应该有更进一步的联合或整合。几家做不同产品的设计公司可以联合起来,都卖给同一家系统整机企业。如果说设计公司可以连横的话,我们就可以合纵,与几个联合起来的设计公司合作,帮助他们把成本降低,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而在他们变得更强大之后,对市场的把控会更准确,对系统厂商的谈判能力会更强。如果将来真能形成5~7个合纵连横的产品系列和客户群,那中国的IC产业就真的可以做起来了。而且即使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我们的产能也可以利用得很好。
  任爱青:目前中国大陆集成电路设计业的规模还很小,也面临产品同质化、持续创新能力弱等问题。你如何看待中国设计业的前景?
  王宁国:我认为中国大陆的设计公司会壮大。中国台湾的设计业在过去20年能发展起来,是靠很多留学生的回归。现在有许多华人在中生代、年轻代的美国半导体公司里做设计,有的公司甚至有上千的华人,这些华人一旦回国加入国内的设计业,他们带来的知识和经验都是28纳米、32纳米、45纳米等高端领域的,很快就可以把大陆的设计业带起来。我相信,中国大陆的设计公司一定会发展起来。我们现在就要与他们加深合作。
  任爱青:会对中国大陆的IC设计公司提供特别的支持吗?
  王宁国:虽然我们的IP目前还无法和一流公司相比,但我们在加强,政府在这方面对我们也有很多支持。另外,与设计公司合纵连横,可以吸引IP。尤其是地域上的接近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在态度和速度方面我们绝对会是第一,其他硬件条件也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善。产能方面,只要我们有规划,和设计公司之间有很好的沟通与默契,我们可以保证他们所需的产能。
  任爱青:中国的半导体设备业虽然在研发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但在进入主流生产线方面始终没有大的突破,设备企业也抱怨芯片制造企业给他们的支持不够。你觉得中国半导体设备企业今后应该如何发展?
  王宁国:对设备业的支持我们在积极进行,但设备的认证过程会很慢。不管怎样,在“02专项”里,中芯国际有这个使命去帮助设备业快速验证,并完成整个采购流程工作。
  从其他国家和地区半导体设备业的发展历程看,需要很长的时间和艰难的过程。设备与制造业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有水的地方鱼才能活。中国半导体制造业发展起来了,设备业自然就好做。但在目前国内制造业规模小、市场有限的情形下,中国的设备企业需要“走出去”。

      同行合作竞争是很好的方式

  任爱青:目前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毛利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中芯国际与台积电的竞争无法规避,尤其是台积电正在扩大上海工厂的规模。中芯国际将采取什么样的竞争策略?
  王宁国:竞争也没有什么不好,但好在台积电上海工厂不是用28纳米和我们竞争,他们能做的我们都能做,这样的竞争是公平竞争。而且我们与中国客户的关系很好,我们可以像虚拟的IDM一样,与客户更紧密合作,在诚信的基础上与客户共同成长。所以,我们赢得竞争的机会很大。
  任爱青:对中芯国际而言,竞争来自各个方面。不但有台积电,也有中国大陆的其他晶圆制造企业。你如何看待竞争?
  王宁国:市场很大,尤其是中国的市场将来发展很快,多几个竞争对手也没关系。对于竞争,我要强调的是,中国国内的企业不要恶性竞争,比如打价格战,会给中国整个半导体产业带来负面影响,这一点我们坚决不做。另外,我们应该通过服务质量、科技水平、赢利能力等方面提高竞争力。
  任爱青:中国的芯片制造业虽然技术水平提升和规模扩大都很快,但整体实力还很弱。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你认为中国几家芯片制造企业有无可能进一步整合做大,联手抗争?
  王宁国:有许多专家都有这种想法,也都在呼吁。从我来说,我可以站在产业的高度,但我的责任在企业,我首先要考虑把企业做好,然后再想如何发挥作用去帮助其他的企业。说到与我们同类型的企业是否要整合,很难讲,如果真要整合成一家公司,与国家的法规和各企业的利益都有关系,并不是那么容易。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没有大的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更多地合作,合作竞争是很好的方式,也是可以办得到的。例如,我们受益于“02专项”做出来的IP,都可以与合作单位共享。
    任爱青: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中芯国际也站在一个新的起跑线上。你如何评价中芯国际的现状,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宁国:说到挑战,融资是一个,另外就是如何吸收更有创意的人才,还有就是企业文化。我们一直讲自主创新,但目前做得还很不够。一定要有自由度才能自主创新,这与企业的文化和观念很有关系。假如一个企业在追赶阶段,总是急行军,没有时间喘气,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自主创新。我们希望在现有的条件下,营造出适合自主创新的氛围和环境。另外,希望产学研用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利用好02专项的平台,加快自主创新。
  任爱青:我们知道回中国之前,你在美国应用材料公司有很高的职位,也有很优厚的待遇,而且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就可以正式退休。无论是之前的华虹集团还是现在的中芯国际,在常人看来都是艰难的选择和艰巨的挑战。是什么样的力量和信念促使你做出这一选择的?
  王宁国:我已经做了25年,无所谓早一年退休,当然到期退休会有一些待遇。但那个时候华虹集团请我回来,当时我想换个环境,做点事情,也觉得上马12英寸线这件事不会有什么问题,就决定回来了。但做了一年半以后,资金还没有落实,我再留下来也没有什么必要,就选择了离开。好在现在这件事情终于在华力实现了,但如果那时候能投下去,机会会更好。当然现在也不是就失掉了机会,只是晚了5年。
  我到中芯国际快一年半了,最近更深刻地感觉到能够创立中芯国际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我常常会想到它的艰难。我希望能够做好承前启后的工作,也就是说把现在已经有规模的中芯国际做强做大,与中国的IC产业一起成长。

标签:人物观点  
分享到: 更多
微微移动应用智能云平台
产业园区策划方案
中工招商网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客服中心|求租求购|业主委托|开放平台|园区全程服务|广告报价|留言反馈|联系我们
客户服务热线:400-8180-628   客服邮箱:kefu@zhaoshang800.com
Copyright © 2012 www.zhaoshang800.com 中工招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9343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