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园区资讯 > 国家高新区成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 年收入23万亿元

国家高新区成创新驱动发展先导区 年收入23万亿元

发布时间:2015-01-20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900

  2014年,全国115家国家高新区总收入达到2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15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据介绍,2014年,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新时期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区,在推动区域经济提质增效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机制体制持续创新试验区

 

  2014年,国务院先后批复建设深圳、苏南、天津滨海、湖南长株潭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上此前已经批复建设的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我国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已经达到7个,国家高新区数量达到115家。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一直是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从2010年起,国家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后开展了“1+6”和“新四条”政策试点,并于2014年对股权激励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政策、科技成果处置和收益权改革进行了深化改革。

 

  为进一步扩大先行先试政策受益面,结合前期试点、推广和评估情况,2014年年末,国务院批准将股权和分红激励等6项中关村先行先试政策推向全国,将股权奖励个人所得税分期纳税等4项政策推广至所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绵阳科技城,并在中关村探索开展外籍高端人才永久居留资格程序便利化等4项新政策。

 

  除了承担一批国家先行先试政策试点外,一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在地方率先深入开展市级改革政策创新。如2014年中关村示范区开始实施“京校十条”和“京科九条”;上海张江示范区大力深化行政审批权下放试点、投融资体制改革、集成电路保税产业链试点、生物医药便利通关改革试点;武汉东湖示范区推动实施投资负面清单、工商登记“先照后证”、行政审批“一表申报、一口审理、一章审批”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作为首个以城市为单元的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出台了全国首个《科技研发资金投入方式改革方案》,率先在全国构建了市、区统一的科技管理信息化系统、项目专员终身责任制等改革措施。

 

  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国家高新区经济保持两位数的高速增长,不单纯是“量”的增长,更表现在“质”的提升上。

 

  2014年1-10月,中关村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总收入2.6万亿元,规模企业利润、税收保持30%左右的增长。其中,其重点发展的下一代互联网等六大优势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等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占示范区规模以上企业总收入的67.9%。万元增加值能耗只有0.08吨标准煤,约是同期北京市水平的1/5,全国水平的1/10。

 

  由南京、无锡、常州、苏州、昆山、江阴、武进、镇江等8个国家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组成的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2014年11月刚刚获批建设的。记者了解到,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占江苏省0.6%的土地面积,创造了江苏省13%的经济总量、25%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和36%的出口额。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经济发展之所以呈现出高增长、低能耗的特点,是因为其着力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产业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低碳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产业逐渐占据“微笑曲线”两端。

 

  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4G技术、基因测序分析、超材料、3D显示等领域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位居世界前列,无人直升机占领全球50%以上市场份额;不久前刚刚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天津滨海高新区,已经形成了以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上海张江示范区集成电路产业产值约占全国35%,其新药创制、微创器械、高端医疗、量子通信、高温超导等特色产业已经具有国际话语权并占据领先地位。

 

  长沙高新区成为全球重要的工程机械生产基地,工程机械产值约占全国的1/4,占全球的8%;株洲高新区成为全国最大电力机车研发生产基地、国家级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湘潭高新区矿用轨道运输设备全国市场占有率达65%。

 

  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

 

  2014年我国技术市场建设进一步加快发展。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达到8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4.8%。2014年年末,由科技部和深圳市政府共建的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在深圳揭牌成立,与2013年由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在中关村建设的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形成一南一北遥相呼应的新格局。未来我国技术转移整体布局中还有望增加东北中心、西南中心、西北中心等“N”个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凡是列入“2+N”体系的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均布局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

 

  除了国家布局的技术转移中心,各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还大力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推进“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建设,支持培育创新型孵化器发展,不断完善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如中关村示范区支持培育车库咖啡、36氪、创新工场等一批创新型孵化器发展,实施“金种子”工程等创业支持计划,推进“一城三街”(即中关村软件城、创业孵化一条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权和标准化一条街)建设。武汉东湖示范区实施“光谷青桐计划”,创建了12个大学生创业特区,吸引了300家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孵化,定期举办“光谷青桐汇”活动,光谷创客、光谷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器举办各类创新创业活动。无锡高新区建设集合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载体空间,围绕集成电路、物联网、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产业技术创新等研发组织建设,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和提高创新效率。

 

  随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的逐步形成和优化,2014年,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高新区创业活动空前活跃。我国创新创业最为活跃的中关村示范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新办企业呈现井喷式增长。预计全年新创办科技型企业突破1万家。

 

  记者从此次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实现提质增效,国家高新区承担着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使命。2015年,科技部还将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按照“东转西进”的思路,依托综合实力和区域带动性强的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支持示范区深化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指导深圳、苏南、天津、长株潭示范区抓紧编制发展规划和空间调整方案。按照择优设立、以升促建、特色鲜明、区域平衡等原则,稳步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加强高新区分类指导,加快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打造区域创新增长极。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