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深圳 > 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审定

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通过省政府审定

发布时间:2015-01-07 来源:中工招商网 2667

  近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2015-2030年)》。这标志着合作区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合作区将努力打造“产业高地、生命绿洲、未来之城”。把合作区建设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和现代产业新城。

  11月21日,由汕尾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汕尾指挥部总指挥、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何学文同志主持,深汕特别合作区管委会会同规划编制单位召开新闻通报会,深入解读《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并就合作区规划建设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两轴一带一中心四组团”,打造合作区城市空间结构

  合作区在鹅埠、鲘门、赤石、小漠四个镇的基础上建设,现在还相当于一张白纸,如何在这张白纸上画好未来城市发展的蓝图?

  深圳特别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唐绍杰同志介绍,根据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合作区将打造“两轴一带,一中心四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

  “两轴”:东西向以324国道为骨架,通过市政化改造打造城市发展主轴,南北向规划建设潮惠高速和深汕高速连接线作为功能拓展轴。

  “一带”:为鲘门-小漠滨海旅游功能带,利用鲘门百安半岛至小漠渔港总长约30公里的滨海岸线和10余公里的优质沙滩,建设滨海景观大道、滨海岸线公园、健康水城、芒屿观光岛,重点引进星级酒店、健康养生、特色餐饮、影视文化、游艇、滑翔等旅游项目,打造高端旅游目的地。

  “一中心”:位于“两轴”交汇的赤石南片区和小漠镇区,为未来城市发展中心。

  “四组团”:包括鹅埠组团,作为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传统优势产业,依托鹅埠老镇区,完善生活及产业配套服务功能,按照产城融合发展的思路,建设成为合作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产业配套服务区。

  深汕特别合作区城市城市空间结构图

  鲘门组团作为对外交通门户和滨海旅游功能区。依托厦深高铁鲘门站,强化交通集散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鲘门镇区的升级改造,建设绿色驿站、特色美食、渔人码头、特色商品城、滨海体育公园等项目,发展成为集旅游休闲、健康养生、商务居住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

  小漠组团作为新能源及临港产业基地。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临海资源优势,结合乌山港和疏港通道建设,重点发展电力能源、新材料、仓储物流等产业,打造粤东能源产业带的重要组团。

  赤石组团作为以科教研发、休闲旅游、生态农业为主导的远景功能提升区。重点发展生物科技、科教研发、生态农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片区内历史文化遗迹、温泉等旅游资源,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休闲旅游。

  协同联动,多规融合,科学编制合作区发展规划

  深汕特别合作区于2011年2月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是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和区域合作的重要平台。《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也是省、市探索区域合作模式的重要成果,其编制体现了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由省发展改革委和深圳、汕尾两市联合编制,在组织模式上是一种创新。两市发改、规划等部门直接参与了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经两市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上报省发展改革委。省发展改革委在组织专家论证、部门联审后,对规划进行了全面修改完善。由省发改委和两个市级政府联合组织编制跨行政区的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是一项全新的探索。

  二是体现了多规融合。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深汕特别合作区基本框架方案的批复》要求和深圳、汕尾两市市委市政府部署,2011年10月以来,合作区在开展发展定位、生态环境与空间布局、综合交通系统等专题研究基础上,同步开展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发展总体规划在上述四个基础上综合编制而成,在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上进行新的尝试,在调研、方案形成、征求意见、修改完善等阶段,多次组织规划编制技术单位、相关领域专家以及两市发改、规划、国土、经信、环保等部门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交流讨论,既尊重各项规划本身的不同技术和政策要求,又加强对诸如发展定位、发展目标、资源环境、空间布局、产业体系、基础设施、近期建设安排等重点内容的协调与衔接,努力在规划编制过程中实现多规融合。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还加强与汕尾市总体规划、新区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的协调与衔接。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充分听取当地基层组织和群众意见,广泛征求了省直相关部门和两市相关部门意见,省发展改革委和合作区管委会分别多次组织了专家论证,使规划既体现省委省政府对合作区的发展定位和要求,又明晰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径和方式。

  找准定位,科学谋划合作区未来发展蓝图

  深汕特别合作区规划范围包括汕尾市海丰县西部鹅埠、鲘门、赤石、小漠四镇,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按照《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合作区的发展定位是建设“四区一城”,即: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和现代产业新城。

  据何学文同志介绍,“四区一城”各有内涵。

  --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是省委省政府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合作区由深圳、汕尾两市合作,共同规划、共同建设、共同管理,深圳雄厚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优势和汕尾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不仅有利于两市优势互补,共赢发展,也肩负着为广东乃至全国区域合作发展创造经验、提供示范的重任。

  --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合作区土地资源潜力较大,可开发土地面积145平方公里,利用合作区的土地资源优势,围绕为深圳主导产业作配套,按照“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的产业发展模式,合作区将积极引进深圳优势产业链或产业链重要环节,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现代服务等产业,为深圳拓展产业发展空间提供重要支撑。

  --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合作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是汕尾市最靠近珠三角的区域,距离珠三角主要城市均在2小时车程内,深汕高速、潮惠高速、厦深铁路、324国道穿过合作区。合作区将积极面向珠三角尤其是珠三角东岸城市承接高端产业转移,加快培育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汕尾优势传统产业,引入先进地区的管理理念和技术,推动珠宝、食品、服装等产业转型升级,成为珠三角产业发展延伸的重要平台。

  --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在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大背景下,粤东西北地区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何学文同志表示,作为深汕人,我们不仅有争当排头兵的底气,也要有做排头兵的担当。全省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战略的实施,汕尾加快融入珠三角发展,深圳对口帮扶汕尾,都为合作区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合作区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园区扩能增效,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粤东地区率先实现人均GDP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粤东西北振兴发展探索新路径。

  --现代产业新城。何学文同志介绍,合作区不同于一般的产业转移园,也不同于产业园区,其定位是打造一座现代产业新城。按照产城融合的开发建设思路,着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完善城市功能,推动产业与城市联动发展,突出滨海风貌特色,把合作区建设成为经济繁荣、人才集聚、和谐稳定、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产业新城。

  围绕发展定位,合作区将高标准推进开发建设,提升发展质量,打造“产业高地、生命绿洲、未来之城”。

  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

  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起步区基本建成,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5亿元以上,人均GDP达到10万元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0亿元以上。到2030年,经济社会实现大发展,现代产业新区基本建成。

  2013年,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为27.4亿元,实现到2020年225亿元的目标,意味着从2014年到2020年的7年间年均增速要超过30%,合作区的发展后劲从何而来?

  何学文同志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提出这一发展目标是合作区自加压力的结果,但通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合作区确立了以项目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目前已有华润电厂、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今年计划开工项目35个,明年计划开工项目50个,并有一批项目陆续投产。合作区正在规划建设云计算、电子商务、海洋渔业、模具与精密制造、品牌服饰、黄金珠宝、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印刷包装、线路板等专业园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要达到120亿元以上。同时,按照“产城融合”的开发理念,加快鲘门-小漠滨海岸线开发,规划建设10个以上星级酒店,大力发展滨海旅游和健康养生,加快小漠港的规划建设,大力发展物流产业,使合作区第三产业实现质和量的飞跃。

  产业优先,加快集聚,建设现代产业新城

  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提出,合作区将围绕为深圳主导产业做配套,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传统优势产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打造特色产业体系。何学文同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合作区将坚持产业优先的发展策略,重点从三个方面引导产业集聚。

  一是着力承接珠三角产业外溢。省政府明确了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园区建设将作为重要抓手之一。合作区已有10.36平方公里的产业转移园,目前汕尾各县市正在规划建设各一个产业园,未来合作区将与汕尾形成“1+5”的园区形态。以园区为载体,功能互补,着力承接深圳、珠三角部分优势产业链或产业链的重要环节转移,为深圳、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大支撑。

  二是充分挖掘合作区自身资源潜力,培育发展现代旅游、现代农业。一方面,利用合作区丰富的滨海山水、历史人文等旅游资源,加强与珠三角及粤东地区旅游产业联动,重点发展滨海旅游、健康养生旅游、文化风情旅游。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合作区基本农田、海洋资源的优势,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发展种植业和现代渔业,建设珠三角和粤东地区高效现代农业生产基地。

  三是发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合作区及周边黄金珠宝、服装鞋帽、品牌家私、食品加工的传统产业优势,推动技术改造和产能升级,优化发展模式和营销模式,创建区域新品牌,建立产业联盟,建设粤东地区传统优势产业生产基地。

  同时,将借助深圳现代服务业优势,积极发展港口物流、商贸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业态,逐步提升合作区生产和生活配套服务能力。

  加快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着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

  现阶段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是合作区的一块短板,如何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投资环境?何学文同志介绍,合作区重点讲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方面,以起步区建设配套和突破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发展瓶颈为重点,分步推进合作区交通、水利、能源、防灾减灾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方面,近期重点加快推进324国道的市政化改造、小漠港连接深汕高速的疏港通道、潮莞高速与深汕高速连接线、小漠港等项目建设。水资源保障方面,规划新建水底山、北坑2座中型水库及大蕉园、湖安、明溪、芒婆坑、东坑等5座小Ⅰ型水库。污水处理厂方面,近期重点推进鹅埠污水处理厂和小漠污水处理厂建设。防灾减灾方面,重点推进小漠海堤、鲘门海堤、南门堤及赤石堤等海河堤达标加固工程。

  另一方面,着力提升投资软环境。一是用好用足省赋予的地级市经济管理权限。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已提出了规划实施的系列保障措施,包括省直管的财政体制、土地指标的倾斜、规划区享受省产业转移园优惠、深圳经济特区政策移植等。二是再造审批流程。汕尾市已委托合作区行使第一批31项经济管理权限时限,项目规划建设全过程涉及的行政审批可以在合作区一站办理。围绕流程再造,合作区已全面梳理和制定审批实施办法,明确权责清单,公开办事指南,实行行政审批零收费。三是营造最高效、最便捷的政务环境。建立“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平台、一抓到底”的重大项目分工负责制,按照“小政府、多平台、好政策、重服务”的理念推进工作机制创新,强化队伍建设和平台建设,组建企业服务、政务服务专业团队。

  加快开发建设,2020年基本建成起步区

  合作区发展总体规划提出,按照“一区多园,分步开发”模式,在合作区范围内选定鹅埠片区、赤石南片区、鲘门-小漠东片区、小漠南滨海片区总计约30平方公里作为起步区,争取到2020年,起步区基本建成。

  何学文同志介绍,今年新班子到任以来,合作区开发建设驶入全面加速的快车道。一是体制机制进一步优化。两市市委市政府审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深汕特别合作区体制机制加快合作区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1+4”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两市职责分工、起步区开发建设、规划土地管理、财政体制等事项。二是规划编制系统推进,合作区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已完成编制、抓紧开展了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业园区规划、滨海片区规划等专项规划。三是招商引资大力推进,今年以来,分别于4月、6月、9月举办了3次大型招商推介会,对接了180多批次2000多家企业到合作区投资考察,与清华同方、金科纳米、康强管材等56家企业签订投资协议,签约项目金额479亿元,有5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合作区。四是起步区开发建设全面铺开,已开工建设项目28个,腾讯云计算数据中心、华润电厂、华润新一代数据中心、金科纳米材料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324国道市政化改造、起步区主次干道、供水、供电、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及邻里中心、文体中心等公共配套项目规划建设全面启动,为合作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合作区将快字当头,以早见成效、早见形象为目标,重点从五个方面推进开发建设。

  一是系统制定规划计划。制定起步区开发建设的实施方案,细化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抓紧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以规划统筹、引领开发建设。

  二是创新投融资机制。目前合作区已成立由省和深圳、汕尾两市财政出资、注册资本6.5亿元的平台公司,接下来将成立建设开发、园区管理等专业公司。积极创新投融资机制,重点是要通过市场运作,通过PPP等方式着力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合作区开发,广泛筹措建设资金。

  三是加快推进土地整备。合作区今年已开展5平方公里征地拆迁工作,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快征地拆迁和土地整备工作,土地年度供应规模达到3平方公里左右,保障起步区建设的用地需求。

  深汕特别合作区起步区范围图

  四是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出台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和融资年度计划,加快推进道路、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文体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为产业发展形成良性支撑。

  五是大力推进园区招商选资工作。根据起步区发展定位,统筹制定起步区产业发展政策和招商引资计划,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以产业转移承接为重点,面向珠三角开展产业和产业链招商。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