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经动态 > 数据显示京津冀:产业互补合作空间巨大

数据显示京津冀:产业互补合作空间巨大

发布时间:2014-11-24 来源:北京商报 768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的国家战略,三地之间产业如何协调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日前,北京商报记者从市统计局、国家调查总队独家获悉的《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可行性报告》显示,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差异大、互补性强,有利于三地之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产业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据了解,产业同构系数是对产业相似程度的一种测度。如果两个地区的产业同构系数接近1,这意味着两个地区的产业相似程度很高。如果两个地区的产业同构系数接近零,表明两个地区的分工程度很高。报告显示,河北和天津的工业内部同构系数最高,达到0.81;天津和北京的同构系数为0.61;河北和北京的同构系数为0.37。业内认为,由此可以看出,北京和河北的工业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互补性,而天津与河北、北京的产业结构存在一定趋同现象,其中与河北的相似程度更大。

  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北京已经进入服务型经济为主的后工业化阶段,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为0.8∶22.3∶76.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比天津和河北高出28.8个和41.4个百分点,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天津2013年人均GDP虽高于北京,达到1.6万美元,但三次产业结构为1.3∶50.6∶48.1,三产比重仍不足50%,且低于二产比重,综合判断仍处于工业化阶段后期;河北人均GDP为6251美元,不足京、津的一半,2013年三次产业结构为12.4∶52.2∶35.5,反映出河北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尚处于工业化阶段中期。

  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京津冀地区服务业发展差异明显,错位发展的空间较大。北京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信息、科研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优势明显,对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至关重要。特别是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服务配套,因此京津冀在产业链条衔接,优势产业互补方面有较大合作空间。

  中国社科院当代城乡发展规划院副院长张朝伟认为,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差异大、互补性强,有利于三地之间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如果三地的产业结构大同小异,相互之间的竞争关系可能比协作关系更强,不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甚至可能阻碍三地之间的产品、物流、人流要素交流”。

  张朝伟举例称,如果在北京进行产品设计,在河北生产,在天津销售、出口,在产业上形成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这样比较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有利于一体化的推进。

  具体而言,北京工业总部特征、高端化特征明显,主导行业以电力热力生产供应、电子、汽车为主,三个行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接近一半;天津工业侧重基础原料深加工和现代制造业,主导行业以钢铁、电子、汽车、石油开采和加工为主,五个行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四成以上;河北工业门类齐全,以资源型和基础型工业为主,具有明显的上游化与初级产品痕迹,钢铁行业总产值占工业比重接近1/3。

  在张朝伟看来,产业结构互补性强并不意味着三地直接的产业转移就比较简单,只是说明三地之间产业衔接更好。张朝伟表示,没有必要非要通过产业转移改变一地的产业机构,三地错位发展、促进差异协同发展,才更利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