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经动态 > 重磅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扩编”,珠江西岸城市机会来了!

重磅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扩编”,珠江西岸城市机会来了!

发布时间:2018-08-16 来源:新华社 2263

【原文】

      新华社北京8月15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韩正1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讨论审议有关文件,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

      韩正表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韩正强调,要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大湾区内各城市合理分工、功能互补,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构建结构科学、集约高效的大湾区发展格局。要以让老百姓得实惠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好港澳居民证件便利化、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创业就业、大幅降低粤港澳通信漫游费用等政策措施。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央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在香港建立中国科学院院属研究机构,支持澳门建设中医药科技产业发展平台。要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昨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会议提到,要积极吸引和对接全球创新资源,建设“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也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01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要性凸显


      新华社原文644个字,提到了新举措、新实践、新体制、新平台四个“新”,这基本代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对大湾区建设的定位与期待。

      第一个“新”,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

      中国国家领导人多个重要场合提到,中国开放的大门会越开越大。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形成,需要有试验田。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自贸区建设的探索是一个举措,相比自贸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是一个新的举措。

      我们来回顾一下,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理解新时代的时间起点的内涵,对于新举措的重要性,就有更清晰的把握。

      第二个“新”,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新华社原文对新实践做了一番阐述: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无论是一流湾区,还是世界级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建立在一国两制基础上,发挥各自所长,进行资源匹配。这种城市群建设的模式,在全世界都还没有先例。

      我们来回顾一下,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中国国家领导人提到,新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思路、方向、着力点也就清晰明了。

      第三个“新”,是要加快构建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站在中国改革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准确判断国际形势新变化、深刻把握国内改革发展新要求,以更加积极有为的行动,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自贸区建设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就是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纳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框架内进行审视与评价。

      第四个“新”,是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当前,我国在“新时代”进行国际经济合作的新路径包括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要服务“一带一路”的建设,并成为其重要支撑。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的定位,这是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决定的,也是其作为新举措、新实践、新体制最后落脚点。

02如何从创新廊道走向创新环道?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迫切需要建立一条人才、技术、资金自由流动的创新纽带。据南方日报此前报道,2017年12月25日,广东发布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初衷就是为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全面支撑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是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工作的一部分。

      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到“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不仅仅是简单增加香港、澳门两座城市的“编制”,背后彰显的是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加强。

      相比广东此前对“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的表述,此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用打造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替换了此前颇为吸引眼球的打造中国“硅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与硅谷的表述区别在于一种微妙的心态变化。

      粤港澳大湾区期待建设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可能更多强调的以我为主,它的模式、形态、特征也一定是有别于硅谷的。

      香港与澳门,得以统一纳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规划,得益于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的“穿针引线”。鉴于港珠澳大桥同时与香港、澳门、珠海三座城市相接,“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有理由、有必要、有条件得到暂未纳入“规划编制”的珠海方面的重视与对接。

      早在去年7月,佛山市长朱伟就提出要着力打造“一环创新圈”,促使其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对接。日前,广州和佛山两市政府正式签署《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广佛将推动两地创新链深度融合,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形成“广州创新大脑、佛山转化中心”创新驱动区域协调有序发展的新格局。

      当由广州、东莞、深圳组成的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扩容到“广州、东莞、深圳、香港、澳门”,珠海借助港珠澳大桥之便,佛山依托广佛同城合作深入,环珠江口城市有望形成紧密相连的科技创新环道。当创新要素得以在环道自由快速流动,珠江西岸城市发展也必将迎来飞跃。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