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经动态 > 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成本降了,辐射功能强了

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成本降了,辐射功能强了

发布时间:2017-05-17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935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的《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绩效评估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

  近日,记者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获得一份《广东自贸试验区贸易便利化绩效评估研究》报告(下称“评估报告”)。该报告通过量化评估分析显示,2016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在提升口岸通关效率、降低外贸企业经营成本等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

  其中,在口岸效率企业满意度、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项目减免数量、口岸政策信息透明度等分项“打分”中,广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均表现抢眼。这也说明广东自贸试验区的“软环境”正在优化。

  同时,评估报告显示,随着总部企业大量集聚、国际直航航线增加、制度创新和国际接轨,广东自贸试验区对周边区域和全球贸易的辐射带动效能正在增强。

  通关效率直追世界一流

  评估报告是广东自贸试验区办公室委托海关总署广东分署所作的官方报告,旨在客观评价广东自贸试验区在对标国际标准、推动管理模式和制度创新的一系列成就。

  怎么样对接高标准的国际贸易准则,是评估报告“测评”的重点。在与“世界一流”的对标中,广东自贸试验区跑出了明显的加速度。

  评估报告显示,以2015年(基期)为100分计算,2016年(报告期)广东自贸试验区便利化总指数为108.32,较基期增长8.32%;其中口岸效率、通关环境两个分项指标分别从基期的100跃升至106.84和108.15。从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的压缩,到政策、信息的透明度,再到针对企业主的抽样调查,广东自贸试验区均表现出向好的姿态。

  评估报告整理的数据显示,2016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项目减少、费用降低。其中,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平均为271.92元,较2015年减少73.64元,减幅为21.3%;进出口环节经营性收费项目累计减免数量平均为2.28项,比2015年平均增加1.7项。

  同时,在政策信息透明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等分项指标上,评估得分均呈现增长趋势。在对进出口企业主的抽样调查中,企业主对口岸效率满意度高达93.76,较2015年提升17.08个百分点。

  2016年,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片区海运进口平均用时为39.1小时,缩短75.85小时,缩短最为明显,跑赢了一些“世界一流”标准。2016年日本海运进口平均用时为59.5小时,2012年新加坡口岸的进口海运放行时间为40小时。

  不过,广东自贸试验区在进出口平均用时的评估得分表现并不如其它分项指标那样明显。2016年,广东自贸试验区进口平均用时为82.57小时,与2015年基本持平;出口平均用时为96.27小时,比2015年延长1.1小时。

  评估报告指出,2016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口岸效率稳步提升,但部分自贸片区仍存在跨部门联系不顺畅、配合不同步问题,使得通关作业时间有所延长。

  如何缩短通关作业时间,进一步提升口岸效率?评估报告提供的解决方案是智能化通关,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互联网+”解决跨部门协同不畅的问题。

  “互联网+”一直是广东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主要方向。此前的口岸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机制创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贸易单证无纸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改革创新,均需要依托大数据手段。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副院长曲建表示,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运用,可实现进口和出口通关的全流程电子化管理,实行“一站式”的高效服务模式。多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管理,可以有效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还可实现以统一的受理、审批平台实行公平的市场准入标准,以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平台发挥联勤联动指挥作用。

  曲建还提到大数据更深入的作用——为对外贸易的产品和区域的结构性变化提供准确的预测依据,便于政府决策。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研究部主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认为,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贸易新模式以及新业态,信息成本的迅速下降使得国际贸易出现了微量化、零售化和小包化的动向。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能在制度与技术上迅速跟进行业的发展步伐,监管压力必然迅速上升。智慧口岸与智能通关已经不是锦上添花的问题,而是突破目前监管困境的必然要求。

  崔凡还表示,监管部门应该考虑在监管上加强与社会合作,通过公私合作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降低监管成本,通过把握关键监管节点保证监管质量。

  辐射带动效能增强

  在顶层设计中,广东自贸试验区要推动粤港澳深度合作,集聚全球高端资源。2016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对周边区域、对全球经济产业的辐射带动效能显著增强。

  评估报告显示,广东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效能指标2016年的得分为114.24,较2015年基期的100分提高14.24,在该报告4个一级指标(其它三个为口岸效率评价、通关环境评价、贸易功能转型)中提升最高。

  辐射带动效能增强的具体体现为,广东自贸试验区正不断集聚总部企业,向外扩张国际直航航线,同时国际货物进出口整体规模有所提升。

  据评估报告,截至2016年底,广东自贸试验区总部企业共138家,比2015年增加78家。其中,广州、深圳和珠海片区总部企业数分别为98家、30家和10家。截至2016年底,广东自贸试验区开通国际直航航线243条,其中广州片区南沙港74条,深圳片区蛇口港169条,以南沙、蛇口为核心的国际航运枢纽作用正逐渐增强。

  这与口岸效率提升的“软环境”不无关系。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毛艳华认为,像香港、新加坡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一直处于全球经济体的前列,也是名符其实的国际航运中心,主要原因是拥有高水平的港口基础设施,贸易自由化程度高,国际船舶进出基本自由,海关信息公开透明,法律规则清楚。高水平的贸易便利化“软环境”,能够吸引全球知名的航运公司作为基地港,以及大型跨国贸易公司作为物流中心,由此吸引各类高端航运服务业集聚。

  从外部看,广东自贸试验区的辐射带动效能很大程度上依靠“港澳优势”。评估报告指出,广东自贸试验区需要进一步衔接港澳的相关制度,通过创新方式不断消除粤港澳合作的制度性障碍,方能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辐射引领作用。

  广东自贸试验区要继续发挥港口航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联通优势,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构建自贸试验区向国内其它区域拓展,国内其它地区借助自贸试验区通达国际市场的双向通道。

  这也就是说,在辐射全球市场这一功能上,广东自贸试验区和香港、澳门的功能有所不同。

  毛艳华指出,港澳是自由港,国际化程度高,经济运行机制与国际接轨。尤其是香港无论是港口还是机场都是国际航线,并且航运服务业发达,专业服务业国际化程度高,其辐射带动具有更大的市场影响力。

  广东自贸试验区是服务珠三角地区的贸易升级和产业升级,以及泛珠三角地区“走出去”的平台。通过港澳、粤港澳大湾区与国际市场直接连接,通过自贸试验区吸引和服务泛珠三角等广大腹地市场。自贸试验区与港澳的紧密合作,可以叠加CEPA和自贸试验区自身制度创新的优势,共同联手打造“一带一路”的核心支撑区域,共建国际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