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业转移 > 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海盐经济开发区勇立转型发展潮头

打造高能级开放平台 海盐经济开发区勇立转型发展潮头

发布时间:2016-11-04 来源:嘉兴日报 1033

浩瀚钱塘江上,宏伟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终日繁忙。与大桥近在咫尺,海盐经济开发区新落成的新经济产业园在深秋的暖阳中展露新颜。让人欣喜的是,这里刚建成的近13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已被租赁一空。而与新经济产业园毗邻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正走在“引资引智”的新路上。在开发区“二次创业”,实现由“要素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创新发展转变过程中,海盐经济开发区立于潮头,正在探索开发区转型升级新路径。

构建创新“生态链”

今年初以来,海盐经济开发区三大主平台好事连连。在欧洲(德国)产业园,继克劳斯玛菲高端机械制造落户后,德国伍尔特集团计划投资5000万元在此建设伍尔特五金工具亚太供应链中心。而新经济产业园已无虚席。赛鹭鑫仪在线理化分析仪器制造、奥膜海水淡化膜研发制造、松盛机器人系统研发生产、零碳星球别墅、任享保温科技、边沿电气充电桩生产项目等一批科技环保项目相继签约。“目前,新经济产业园尚在培育期,预计未来三年可实现20亿元产出。项目全部投运后年总产出可达50亿元以上。”海盐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金志刚信心满满。

在发展“智能制造”浪潮中,海盐经济开发区为智能装备创新中心及生产基地设立了更高的“起跑线”。据介绍,开发区特别聘请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为基地做了一个高等级的规划设计。2015年1月,开发区与上海浦东信息化发展研究咨询中心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海盐杭州湾智能装备基地管理有限公司”,以政府引导、企业化运营、市场化开发的模式推进基地建设。目前该基地已引进高端装备制造、机器人、印刷电子、3D打印、在线理化分析仪器、检测装备及相关配套产业20余家企业。

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在海盐经济开发区得到了最好诠释。开发区与上海大学共同搭建上大机自学院智能制造(浙江)技术研究院;与上海市自动化仪器仪表研究院(上海市智能制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共同搭建了“浙江(海盐)智能制造创新研发中心”;与北京印刷学院合作建立“国家级印刷电子工程中心”,并引入山鹰集团成立中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启动建立国家包装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级包装检测中心,合力发展智能印刷电子产业。有了这个“智库”,海盐经济开发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嘉兴市商务局局长张建生认为,海盐经济开发区在功能提升、公共服务配套、产学研平台搭建等方面创新发展,逐步构建开发区创新“生态链”,为实现开发区转型发展进行了有益探索。

勇立潮头的“排头兵”

开发区(园区)是改革创新试验田和经济发展主战场。截至2015年底,我市共有3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综合保税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园区),国家核准面积140.397平方公里。

在嘉兴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始终是勇立潮头的“排头兵”。“十二五”期间,我市各开发区(园区)完成GDP累计5156.89亿元,占同期全市GDP的33.09%;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931.16亿元,占全市同期总量的47.28%;完成财政收入924.91亿元,在全市占比35.42%;实现规上企业税收644.32亿元,规上企业利润总额达到801.27亿元。

“十二五”期间,全市开发区(园区)累计合同利用外资128.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7.33亿美元,分别占到全市的69.25%和70.98%;累计实施固定资产投资3990.73亿元,占全市同期固定资产投资额的40%以上,完成工业生产性投资额2273.91亿元。

“十二五”期间,美国雅培、荷美尔、丹麦乐高、荷兰喜力啤酒、飞利浦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各开发区。日本电产、富士康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抢滩落户,我市各省级以上开发区(园区)共引进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2家,行业龙头投资企业11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1个,有力推动了开发区国际化进程。开发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传统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