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经动态 > 经济寒意浓 后招商时代产业园区该如何引资?

经济寒意浓 后招商时代产业园区该如何引资?

发布时间:2016-06-06 来源:福建日报 1214
  早前,多机构联合发布《2015中国产业园区招商信心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去年国内产业园区招商信心指数同比略有增幅,处谨慎乐观区间。产业园区总体吸引落户能力指数则轻微下滑。
  由此看来,招商难正在成为各地面临的共性问题,经济态势、要素成本、政策导向等因素无不影响着招商效果。在后招商时代的阴影下,已遍地开花的产业园区如何引资图存?为此,记者走访漳州多地产业园招商负责人,了解当地的招商困局、招商探索,以及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路径。
  谨慎乐观下暗流涌动
  南靖县经信局副局长曾江负责招商工作已近10年,他对当地产业园区招商状况同样持谨慎乐观态度。“经济下行,招商的作用更凸显,力度也会更大。”今年春节一过,南靖的一、二把手便分别带队赴广东、北京招商。
  这也带来可观的成果——今年一季度,南靖新引进项目50个,总投资近26亿元。
  但不可回避的是,招商难度也越来越大。
  联东u谷是一家产业园区运营商,主要为企业提供厂房与运营服务。2012年,联东u谷入驻漳州市龙文区蓝田经济开发区,目前,尽管早已完成过半厂房的招商,但项目总经理吴博仍明显感受到大环境带来的寒意。
  “客户现金流不足情况日趋显著。2014年,大部分业主选择全额付款,后改为分期;如今,不少业主连首付都拿不出来。”吴博说。
  但在不少产业园区,更多面临的是用地指标收紧,供地捉襟见肘的问题。曾江认为,各个产业园区同质化明显,内耗严重,才是园区招商最 大的阻碍。“哪个园区没有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电子信息等行业的企业?基本是‘你有我有大家有’的状态。”他认为,各园区招商时各自为政,捡到篮子里就是菜,无助于园区产业集群的形成。
  这一现状进而带来的后果,就是龙头企业入驻意愿低。“南靖作为山区县,区位优势不明显,现在产业聚集度又难以提升,就很难满足龙头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的需求。”曾江表示,尽管南靖境内的三个产业园区——丰田工业区、环县城项目区、高新园在产业布局上各有侧重,但要真正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尚需时日。
  从拼政策到拼服务
  优惠政策历来是各地招商的法宝。但在曾江看来,产业园区招商已从拼政策转向拼服务。
  一方面,客商不再盲目追逐政策。曾江坦言,一些内陆省份招商力度更大,优惠政策更多。但因后续服务跟不上,政策持续性不强,不少企业投资几年后,便选择撤出。
  另一方面,政策优惠力度正不断收紧。如零地价、无节制的税收优惠等手段开始退出招商舞台。
  曾江认为,比服务才是当前园区招商的不二法门。
  几年前,南靖各产业园区便制定系统的营商政策。“从企业入驻开始,我们便提供包括工商注册、公司设立、证照办理、银行开户在内的一条龙服务。”南靖县招商办主任陈小杰说,南靖各产业园区都有一个企业负责人微信群,“一旦有相关政策信息发布,我们便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布,及时帮助企业争取各类扶持资金”。
  相比政府主导的产业园区,从事产业地产开发运营10余年的联东u谷,也有一套成熟的服务体系。比如,园区内配备公用的员工餐厅、员工宿舍、文体娱乐设施和相关商业配套,还提供基础物业、手续代办、办公用品采购等服务。
  事实上,去年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工业园区提升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也提及提升园区公共服务水平,如加大检验检测机构整合力度,支持开展创业服务,开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搭建一站式金融服务综合平台等。
  期待转型破招商困局
  产业园区招商问题,同时也是园区发展问题。受访者认为,要破解招商困境困局,产业园区需更深刻的变革。
  近年,南靖在招商环节引入会商制度,即基层接触到项目时,需立即汇报到招商办,经发改、环保、国土等部门联合会审后,才能决定是否继续与该项目洽谈,且适合引入哪个园区。
  会商制的目的不止于判断项目是否符合环保等要求,更是出于园区产业布局的需要。“园区要形成产业集群,须有清晰的定位与布局,在招商时有所选择。”曾江以丰田工业区为例,该园区定位为海峡精密机械制造园,因此与泉州机械行业协会合作,重点引进精密机械业的上下游企业,完善产业链条。
  定位清晰的产业园区,在招商时还应有一盘棋意识。曾江的建议是,各产业园区之间应建立信息共享与统筹平台,在招商时避免各自为政。漳州发布的《关于促进工业园区提升发展六条措施的通知》也鼓励山海共建工业园区,并附上配套方案。
  吴博认为,应完善产业园区土地与厂房退出与流通机制。“大部分企业的生命周期不过几年,企业退出后,土地与厂房却因流通不畅而闲置,不仅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大量项目进入。”吴博表示,联东u谷提供的标准化厂房能满足70%以上企业的生产需求,但须与完善的机制相配套,才能有效流通。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