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中山资讯 > 中山如何融入广东区域创新“朋友圈”?

中山如何融入广东区域创新“朋友圈”?

发布时间:2016-02-23 来源:南方日报 551
  自中山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将创新驱动确立为核心发展战略以来,中山立足创新推动经济提质增量,去年“四大抓手”指标实现基本翻番,火炬开发区更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上周举行的2016年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正在征求意见的《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2016—2020年)》(以下简称《方案》)中有20余处提及中山,并对中山未来的创新之路给出方向:建成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引领区、新能源和健康科技产业集聚创新区、广东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示范区。
  面对一系列新定位、新命题,中山如何抢抓此次区域开放创新机遇,加快融入广东区域创新“朋友圈”,参与广东乃至全国、全球科技创新的竞争和交流?
  创新亮点扫描
  “四大抓手”指标 2020年比2015年再翻番
  去年,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也被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上周召开的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上,进入征求意见阶段的《方案》透露,广东将形成深圳、广州为龙头,珠三角包括中山在内的其他7个地市为支撑的“1 1 7”珠三角国家自创区建设格局。
  方案提出,中山要发挥伟人故里的品牌优势以及产业集聚度高的特点,打造珠江西岸创新创业高地、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带新引擎,同时建成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引领区、新能源和健康科技产业集聚创新区、广东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示范区。
  中山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晓峰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山要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通过实现“五个对接”、“四个翻番”和“三个转变”,打造珠三角西岸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创业高地,创建成为具有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中山主要通过推进科技与经济、创新项目与产业发展、创新成果与现实生产力、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企业需求与创新服务等的“五个对接”,在2016年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知识产权等“四大抓手”指标比2014年翻一番,到2020年比2015年再翻一番。借此,中山将实现全市经济结构从产业价值链低端向高端、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传统产业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等“三个转变”。
  中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表示,在融入珠三角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过程中,中山将把火炬开发区打造成为引领创新发展的高地,从而推动中山各个专业镇转型升级,让产业结构实现优化,转型升级达到新高度。
  高新企业 去年全省新增1/9属于中山
  省创新驱动发展大会还公布了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中山共有9项以第一完成单位取得的科技成果荣获省科学技术奖励。
  上述奖励包括二等奖1项,三等奖8项,获奖项目涵盖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社会民生等领域。其中由中山台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主导完成的“无卤覆铜板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项目获得二等奖,该项目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电子产品印制电路板环保材料,产品具有无卤无磷阻燃等优点,已在多款知名品牌电子产品中得到应用。
  近一年里,在创新驱动引擎的多维发动下,中山市初步形成符合当地特色的创新驱动发展政策体系,创新“四大抓手”更基本实现翻番(详情见图表)。
  企业是科技创新、新科技运用的主体,去年中山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手段,不断激发企业创新的积极性,高新技术企业净增208家,不仅增幅全省第一,更占了全省去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超九分之一。中山市科技局全年共发放科技创新券面额1896万元,目前已兑现资金1035.09万元,兑付金额居全省首位。
  为实现传统产业向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通过实施“机器换人”工程进行智能化改造,中山市18个专业镇去年1—11月劳动生产率增长13.9%,各镇区推行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技术改造,全市工业技改投资156.3亿元增长近70%,企业产能也不断提升。
  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山去年更在全国率先成立广州知识产权法院远程诉讼服务处,突破诉讼维权地域限制,为企业包括立案咨询、指导调解、案件查询、远程答疑、远程接访、法治宣传等在内的一系列诉讼服务。同时在古镇灯饰快速维权中心的基础上,中山还组建黄圃家电快速维权中心,加快建设与产业集聚相适应的维权体制。南方日报记者陈彧
  获奖项目扫描
  利用卫星定位给校车戴上安全“紧箍咒”
  在长宝科技的信息服务中心内,一台台电脑显示屏上,每隔几秒钟便能刷新出大量的车辆行驶数据。数据的背后,是通过北斗/GPS卫星定位系统链接着的数万台车辆,尤其是校车、公交车等重点车辆的安全状况。
  近年来国内车辆持续增多,GPS车辆监控系统市场不断扩大,智能交通监控系统也进入快速发展期。瞄准政府列管车辆技术空白点,长宝科技开展了“政府重点(列管)车辆监控营运中心中山应用示范系统工程项目”的建设,并获得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据长宝科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给车辆戴上“紧箍咒”——卫星定位行车记录仪,系统可以通过北斗、GPS,对车辆运行图像及声音和动态数据全程记录,传输车辆行驶状态及路径的相关信息,实现跟踪、定位、轨迹、行驶状态、报警、提醒、数据传输等功能。
  信息获得后,将反馈至监管指挥一体化平台,可以为车辆调度、路线控制、宏观调控和应急指挥提供依据,保障交通运输的管理及运行效率。如通过和交警管理指挥中心与列管车辆GPS监控中心联网,让交管部门获得车辆行驶、道路交通、警力分配等相关情况,从而实现应急事件的快速处理、警力快速到达、实时交通安全等功能。
  “目前,我们为中山市交通局成立的‘交通运输车辆卫星监控服务中心’,率先将北斗卫星定位汽车行驶记录仪用于政府重点列管的车辆。”据该负责人介绍,该中心主要对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出租车、重型货车、汽车列车、建设施工单位散体物料车、校车、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车辆等八类车进行实时监控,从而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保障群众的出行安全。
  据了解,该项目系统建成后,将具备统一接入能力,支持所有符合广东省地方标准的车载终端接入,同时支持市场上常见的30多种以上终端的接入,对省级卫星定位监控平台按照全省所有道路运输车辆的卫星定位数据接入设计,系统总接入容量大于120万辆。
  出入境“福尔摩斯”揪出病毒媒介
  媒介生物携带的鼠疫、登革等多种病原体,与人类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全球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为输入性媒介生物在国际口岸间传播提供了机会,很容易引发一系列生态和公共卫生问题,尤其是近期在中、南美洲流行的蚊媒传染病——“寨卡病毒”,更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而在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内有这样一群“福尔摩斯”,他们可以通过DNA条形码等分子检测技术、极低频电场等技术和设备,成功监测出出入境口岸的媒介生物和携带的病原体,及时将危机挡在“门外”。
  2月16日,由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的“国境口岸媒介生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监测、检测及综合防治平台的建设”荣获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据了解,该项目分别从媒介生物现场监测、形态及分子鉴定、携带病原体检测及综合防治等4个技术层面展开研究,取得了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对保障我国公共卫生及生态安全意义重大。
  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介绍,该项目之所以能够获奖,在于其特有的创新性和重要性。项目组研制的DNA条形码等分子检测技术和多元化、集成式核酸检测产品及技术方法,以及研制的极低频电场及超声波驱鼠设备和便携式监测箱、标本制作设备等,不仅实现了国境口岸媒介生物及携带病原体的从现场监测到实验室检测的标准化,大大缩短检测周期,促进外贸发展,而且减少了媒介生物本身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扩散机会,减少了对公共卫生和生态的威胁,对维护国门安全至关重要。
  “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得到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大力支持,还专门成立了保障小组,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最大程度地满足项目组的要求。”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不仅克服了输入性医学媒介生物非成虫态、雌性、肢体残缺种类不能准确快速鉴定的技术难关,同时还克服了传统形态鉴定的诸多缺点,大大缩短检测周期,提高通关速率,减少了医学媒介本身及其携带病原体的扩散机会,维护了国门安全。”
  跨区域引种植物新增产值23.7亿元
  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花木跨区域规模化引种驯化与人居环境应用研究”项目,日前荣获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记者从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该项目2014年获得成果登记证书,通过成果转化累计实现直接新增产值23.7亿元,新增利润2.52亿元,新增税收1.35亿元,同时通过在国内带动周边农户进行辐射推广,累计实现间接经济效益约29.5亿元。
  据悉,该项目由中山市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总经费1000万元,也是2009年中山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棕榈园林组织团队自主研发,项目攻关前后历时约4年。该项目研究出跨区域引进植物种及品种2810个,其中763个为我国跨区域首次引种,567个来自国内,196个从国外首次引种,重点引种和推广应用200多个。同时,建立了新优花木综合评价体系,对重点引种和推广应用的200多个种及品种,从观赏价值、资源潜力和生物学特性三大方面挑选了10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筛选出有重要价值的园林植物25个。
  另外,采用植物模块化和长效型混合花境相结合的造景手法,项目团队将跨区域引种的植物进行综合应用,创造集景观多样性、生态多样性、低碳于一体的园林植物配置模式,建设了从温带到亚热带不同气候型的100多个人居景观工程应用示范点,其中精品示范点20多个,真正实现了研究、生产、应用的一体化。
  棕榈园林该项目团队介绍,该项目属于林业科学领域中的园林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研究利用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从我国园林植物资源的应用现状和现有配置模式着手,通过国内外园林植物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开展规模化的跨区域引种,并进行观赏性与适应性评价筛选,总结了跨区域引种新优花木的栽培繁育技术和在生态园林建设中应用的关键技术。
  据悉,项目获得了授权专利6项和植物新品种权3项,出版专著2部,内部发行图册3本,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项目执行期间,在全国各区域建立了引种园5个,面积1000余亩,扩繁园林植物154种560余万株,此外,项目结束后继续进行成果转化,丰富了我国各区域园林植物应用种类,提升了我国园林绿化项目的园艺化水平,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