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6个,其中循环农业方面的园区9个,园区总面积为56700亩,较上年增加16434亩,其中核心示范园区面积达到16500亩,辐射区面积达到40200亩。流转土地16800亩,较上年增加13.8%。园区新增投资1.3亿元,水电路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引进新品种99个、新技术30项,实现总产值5.06亿元。新增市级园区2个,分别是熨斗茶叶示范园区,谭家湾农业园区,累计有省级园区2个,市级园区4个。规范提升园区6个,实现产值5000万元以上园区2个、产值3000-5000万元园区2个、产值2000-3000万元园区2个。
夯实包抓责任。县政府把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包抓工作列入对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年度重点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建立县、镇(办)两级政府主要领导包抓工作机制以及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园区建设指导责任总的分工是:县农业局负责循环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督促检查;县林业局、蚕桑服务中心负责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和林下种养示范园区建设的督促检查;县水利局负责渔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的督促检查。示范园区建设的全面安排、检查、考核等综合性工作由县园区办协调组织实施。
科学制定规划。年初,按照设计科学、产业完整、要素聚集、技术领先、管理规范、效益显著的标准,以全面构建以循环农业、山林经济、渔业产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园区示范体系为目标,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培育园区建设主体、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加工销售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品牌建设为重点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并且要求各园区严格按照方案组织实施。
加大政策扶持。在认真落实中省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土地流转、招商引资、金融支持等扶持政策的同时,结合产业、地域特点,不断补充完善相关扶持优惠政策,推进资本、技术等要素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快速集聚。进一步创新财政支农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带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农民个人增加对现代农业园区的投入,形成多元化投入格局。县财政建立了扶持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技术培训、奖励扶助。
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应用现代科技与装备,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新装备、新模式推广应用,推进良种、良法、良壤、良灌、良制、良机配套,落实“一项主导产业、一套关键技术”,全面提高园区建设科技含量。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模式和方法,推行“一园一名农技员”技术指导制度,鼓励农技人员进驻园区,围绕关键技术开展技物配套推广服务。三是组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专家指导组,组装、集成、配套先进适用技术,制定园区生产技术标准和规程,为园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政策咨询。
搞好配套服务。各镇政府积极履行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创建主体责任,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好科学规划、土地(林地)流转、基础设施配套等服务工作。按照统筹城乡、循环发展以及“布局合理、定位准确、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做好了不同区域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规划。围绕园区建设规划,把土地(林地)流转作为重要工作职责,依据规划提前做好土地(林地)流转,为业主提供园区建设所需的土地(林地)。县级部门加大涉农项目整合力度,积极落实现代农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推进园区尽快建成,投产达效。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创造投资“洼地”,吸引工商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园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