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人物观点 > 正文
李河君:光伏产业须寻求发展模式创新
中工招商网 2012-03-29 来源:solarF阳光网  作者:未知  浏览:
      对于经历了2011年寒冬考验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制造企业,似乎仍然没有嗅到春天的气息。
  首先是银行系统发出了对这一领域的贷款警示。接着一些原本积极性很高的地方政府对于建设光伏项目也开始怀疑,脚步放缓甚至出现停步。
  如果说2011年对于光伏制造业的压力还只是来自欧美,比如美国的反倾销、欧洲国家对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减速,那么2012年则面临着国内外的双重压力。而国内金融机构关键时刻的“撤火”则更加可怕,这对于太阳能这样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甚至是致命的。
  那么,太阳能光伏制造业在经历了前些年高速增长之后,真的山穷水尽了吗?或者说,还没有真正长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真的已经未老先衰,成为夕阳产业吗?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春天还远没有到来
  能源问题是困扰人类未来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一点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华能集团党委书记黄永达说,对于中国这样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能源矛盾尤为突出。特别是考虑到中国的环境容量,要解决能源瓶颈就更加困难,因此发展清洁的新能源就成为未来十年中国能源领域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的确,由于中国处于特殊的发展时期,也由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因此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寻找清洁能源就成为必须的选择。而在目前人类掌握的清洁能源技术中,主流无外乎“风光水”三大类。
  在上述三大清洁能源领域,风电在“十一五”经历了一轮高速发展。装机总量从“十一五”初期的187万千瓦迅速增加到目前的6270万千瓦,增幅达到3300%。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内蒙、新疆、甘肃等六大风电基地,每个基地的装机规模都超过千万千瓦。而水电,在建设了世界级的三峡电站以后,中国西部所有主要河流如金沙江、澜沧江、大渡河等均已经布局了千万千瓦级别的水电基地,中国水电装机总规模已经突破2.3亿千瓦,占到总装机容量的21.9%。因此,“风水”两大新能源领域未来的发展速度很可能将逐步放缓。
  那么,在“风水”之后,能够大规模接续的新能源在哪里呢?能源领域共同把目光投向了太阳能。
  中国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的所有已知能源全部来自太阳。比如无论从远古的烧柴,到近代工业化以后大规模利用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其实都是在间接地利用太阳能。也正因为是间接利用,因此效率不高,而且污染严重。如果人类能够直接利用太阳能,困扰人类发展的能源问题甚至环境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因为太阳的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清洁,高效的。
  其实,人类对太阳能的直接利用才刚刚起步。从太阳能热水器到太阳能光伏发电,大规模应用也就是近年的事情。截止2011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才区区300万千瓦,在中国10.5亿千瓦的装机总量中,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对于太阳能产业来说,可能仅仅算作勉强起步,真正的发展高峰远没有到来。
  产业目前的困境缘于自身发展的盲目和市场的单一
  那么,新兴的太阳能产业为何蹒跚起步就遭遇困境?行业专家一个比较集中的共识是:一是太阳能自身发展的确有盲目性,二是市场单一。
  由于前些年欧美国家在风电建设之后大力发展太阳能发电,因此对太阳能晶硅电池板的需求巨大。因此晶硅板的海外市场非常看好,而且利润也很高。同时,由于晶硅板的制造技术比较成熟,生产线的投入也不大,因此国内许多企业纷纷投入晶硅领域。一时间,做服装的、做眼镜的都迅速进入这一领域,国内晶硅板的制造企业迅速扩大到上百家。这一现象和几年前的风机制造热颇为类似。于是舆论惊呼,中国的晶硅乱象已现,低水平重复建设必将导致能力过剩。
  但是与“风机热”有所不同的是,过去“风机热”时,主要市场在国内,而国内的风电建设热潮已经形成,因此市场容量巨大。而现今光伏热的市场却在海外,特别是集中在欧洲。而欧洲国家的装机规模根本无法和国内相提并论,因此市场容量其实有限。于是风险也就随之产生。
  由于市场容量有限而且单一,因此一旦出现风吹草动,对制造业的影响就会更加明显。2011年欧洲经济出现问题,欧洲各国在太阳能上的投资迅速下降,一棵树上吊死的国内晶硅制造业已经形成的庞大产能迅速会出现积压,资金链出现断裂。于是,一些后进入的企业和实力较小的企业迅速难以为继。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徐征认为,从2011年的行业困境看,与其说是光伏产业遇到了问题,不如说是整个世界经济遇到了问题。因为,不仅仅是光伏产业,制鞋业、服装业,只要是以欧美市场为主的企业都遇到了困难,都有企业倒闭。所以,我们不能看到一些有光伏制造企业不行了,就认为是整个产业不行了,这样的结论是片面的,是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本质。
  此外,还有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的困境和我们在晶硅制造技术上缺乏核心竞争力有关。目前国内多数晶硅板制造企业缺乏最核心的晶硅提炼技术,基本原材料几乎全部依赖从美国进口,因此多数企业实际上仅仅担当了一个来料加工的角色,竞争力有限。
标签:人物观点  产业经济  
分享到: 更多
微微移动应用智能云平台
产业园区策划方案
中工招商网官方微信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客服中心|求租求购|业主委托|开放平台|园区全程服务|广告报价|留言反馈|联系我们
客户服务热线:400-8180-628   客服邮箱:kefu@zhaoshang800.com
Copyright © 2012 www.zhaoshang800.com 中工招商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5009343号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