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园区资讯 > 老工业区欲迎“新生” 腾退资金分配成关键

老工业区欲迎“新生” 腾退资金分配成关键

发布时间:2014-11-26 来源:搜狐焦点产业新区 928

  伴随社会环保意识的提升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老工业片区企业的搬迁正频频在各地上演。然而,这个看似简单的产业转移及升级过程,在当事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眼中,却远比想象中复杂困难。

  近日,济南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十大行动”进一步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的意见》。《意见》规定,该市东部老工业区内企业将被采取搬迁一批、就地改造一批、关停腾退一批的方式,以“一企一策”的原则进行搬迁改造。据悉,山东球墨铸铁管有限公司(下称“球墨铸铁”)等6家企业,将成为首批全面停产并完成搬迁任务的企业。

  “整个东部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方案实际涉及90家企业,面积约23平方公里。”21日,济南市发改委相关工作人员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该项工作对于济南东部城区生态环境治理、城市格局优化都会带来深远影响。而在此之前,徐州、合肥等周边城市也已纷纷启动老工业区搬迁工作,尝试实现产业升级、城市发展、生态环境整治等多重效益的路径。

  不过,导报记者实地采访发现,由于部分地区政策尚未落实,涉及搬迁的企业对此仍存疑虑。“搬迁会给职工、资金、生产等各环节问题带来影响,一旦处置不好,很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打击。”一家被划入搬迁范围的企业负责人孙刚对导报记者表示,如果政府不能提供资金、土地指标等政策支持,企业靠自身力量根本无法搬迁。

  值得关注的是,有地方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国家对老工业城区搬迁仅有一个笼统的指导性文件,相关部委的细则一直没有出台,令地方政府在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中困难不小。“比如腾退土地获得的资金,是否可以成立专项资金,用在企业搬迁工作中。这些都对提高企业搬迁积极性非常明显,但部分城市因为与现行文件不太相符,不敢放手去做。”上述人士表示,这或将成为地方推进企业搬迁进程的一大障碍。

  老工业区欲迎“新生”

  21日,济南的天空阴霾密布,沿工业北路行进,一股刺鼻的气味变得愈发明显。“济南东边空气明显要差一些,主要是一些老工业企业仍然在这儿开工。”住在恒大城的业主杨帆对导报记者表示,其所住小区南侧不远处就是球墨铸铁的厂区,不时可以看到厂区冒出的白烟,开窗后则会闻到类似硫磺的气味,“有时候阳台晾的衣服上还会看到黑色的灰。”

  不过,当天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到杨帆的心情,因为此前他已从相关报道中了解到,球墨铸铁将在2016年底前全面停产,并搬迁至其他地区。

  “我们已经上报了方案,但还没接到批复。”21日,球墨铸铁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对导报记者表示,对于具体搬迁细则,其称领导不在,自己也不清楚。导报记者随后从其他渠道了解到,球墨铸铁的搬迁方案确已上报至市政府,初步意向是将厂区搬至临沂,由于方案中在职工安置、土地置换等方面向地方政府提出了政策支持的需要,故需要进一步研究讨论。

  与球墨铸铁一样短期内准备制定搬迁方案的,还有同位于东部老工业区的济南盛源化肥有限公司、济南长城炼油厂、蓝星石油济南分公司、山东闽源钢铁有限公司、济南庚辰钢铁有限公司5家企业。加上需要进行产能调整升级的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中石化济南分公司,8家企业构成了东部老工业区第一批搬迁改造梯队。

  上述济南市发改委人士对导报记者表示,东部老工业区改造方案的范围包括90家企业,总占地面积23平方公里。国家发改委去年底审核通过了该方案,并于今年3月正式下文,将济南东部老工业区定为全国21个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之一。“不单纯是一个企业搬走的问题。”该人士称,国家发改委此次推动的老工业区改造结合了生态环境治理、企业搬迁改造、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七大内容,既要实现污染源头的治理,又要赋予老工业区新的活力,实现城市产业格局的优化升级。

  导报记者也注意到,东部老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王舍人片区,正是济南新东站的选址地,有望再次成为济南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空间扩展的战略性中心。而相关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通过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东部老工业区将被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商的新城区,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集聚区,带动东部新区和滨河新区发展的新引擎。

  实际上,不仅济南在寻求老工业区的转型升级。导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徐州、合肥、石家庄等城市也纷纷启动了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试点工作,山西、四川等省更是出台了全省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实施意见,目标均是实现城市产业转型,在已衰退、滞缓的老区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细则落实存难点

  导报记者采访发现,虽然老工业区的搬迁对城市发展意义深远,但在实际操作中难度远比想象中要大。

  孙刚所在的企业就是济南东部老工业区90家搬迁改造企业之一,他认为搬迁工作很可能关系到企业的生死。“一是职工安置问题不好解决,二是建新厂的基础投入资金我们也没有。这是两大难题。”孙刚称,公司职工数量不少,均在企业周边安家落户,若是搬迁,对职工的家庭、收入都会产生影响,“普通职工还好,有些老技术工我们培养了多年,如果安置不好,就留不住他们,对企业来说是一大损失。”

  另外,孙刚称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已经颇为恶劣,企业转移过程中又势必会给订单生产、资金链带来更大压力,如果没有政策大力扶持,企业缺乏搬迁能力。“比如土地置换时是否能给一个好的价格,职工安置能否给一些专项补贴等。”孙刚说。

  一名省外企业的负责人也对导报记者表示,企业目前最值钱的就是厂区所在的土地,如果地方政府允许将腾退土地的资金全部用于自己企业的搬迁,则基本可以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否则“一套新设备投入就是十几亿元,银行即便愿意贷款,每年的利息我也还不起。”

  不过,在一些政府工作人员看来,上述企业期待的政策在城市落实时,往往会存在一定难度。“国务院办公厅今年曾发布过一个关于推进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9号),在融资、土地政策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方向,但是这个意见比较笼统,具体细化到部委的细则还没有推出,让城市在制定具体方案时有些束手束脚。”在某市政府任职多年的李学成表示,其所在市就是考虑到土地腾退资金若全部用于企业搬迁工作,与现行一些文件规定不符,所以迟迟没有推出细则。

  李学成表示,仅靠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很难推动大规模的片区搬迁,如果土地腾退资金全部用于搬迁,以现在城市老工业区的地段价位估算,土地置换后企业还有不少富余,搬迁积极性无疑将大大增加。

  实际上,一些城市已经开始尝试“吃螃蟹”。如石家庄市市长王亮近期就在石家庄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搬迁签约仪式上表示,为表示对石钢搬迁的支持,政府将在政策上给予最大优惠,土地出让的所有收益,除了国家收取的以外,全部用于石钢的搬迁工作;而在此前首钢的搬迁中,则获得了自主开发厂区旧址的优厚待遇;另外徐州、青岛在前期的老城区企业搬迁改造中,也设立了专项资金平台,有效地安排和使用了土地补偿补助。

  多名受访人士表示,老工业区的改造存在时间跨度长、资金规模巨大等多方面掣肘,政府在引导中,应尽量考虑到企业实际情况,给予更大的空间。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与地方的双赢,创造更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