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园区资讯 > 东莞发展创意产业园区 路在何方?

东莞发展创意产业园区 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14-11-19 来源:搜狐焦点产业新区 931

  近年来,东莞的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遍地开花,平台搭建后,其未来发展备受关注。本报在11月4日推出了《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瓶颈亟待破解》的报道,剖析了当前创意产业园区的现状及弊端,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本文试图通过归纳本土及广州、深圳部分创意的报道产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探讨东莞创意产业园区的出路,为东莞创意产业发展出谋献策。

  举措

  两条腿走路,破除发展弊端

  周一早晨,阳光明媚。南城街道宏图路已是车水马龙,在大道一旁的高盛科技园,却不见局促的脚步声,工作氛围悠然自在。这个园区聚集了大批白领及企业高管,他们操作着电脑系统,掌握着核心的技术环节,让公司发展紧跟着时代的步伐。高盛科技园为南城街道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园区,也是东莞市级创意产业园区,因其具备突出的综合条件,满足了专业人才的需求,成为了本土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案例之一。

  高盛科技园的成功,与其外部的优势条件是息息相关的,包括方位、环境、交通、人文等诸多因素,同时与其准确的发展定位是紧密关联的。该园区搭建了清晰的产业平台,涵盖软件开发、电子商务应用、物联网技术、自动化改造技术等10多种现代信息产业,从而形成了集聚的效应。

  创意产业园是创意产业集聚的载体,其构成往往有文化创意设计的企业,有提供高科技技术支持的企业,有国际化的策划推广和信息咨询等中介机构,还有从事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企业和在文化经营方面富有经验的经纪公司等。

  创意产业如同一块巨型的磁铁,将创意元素聚集起来,难免也吸引了一大批以“创意”之名的投资者。近年来,东莞创意产业园区呈现了“一窝蜂”状态,出现了创意氛围不足、创意企业不足、创意成果不足等诸多问题。

  以“创意”为名的园区集中出现,虽然有助于园区的升级改造,不过重复建设及追逐利润的现实环境,难免会破坏创意产业园区的培育初衷及纯粹性。眼前的弊端如何破除?广东省政府决策咨询顾问专家、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名宏表示,广州也有过这样的阶段,现在关键要两条腿走路,包括政府的规划引导与市场化的优胜劣汰。东莞经济发达,不过创意产业园区要保持合适的量,不能无限地放大,并尽量做到园区不能太重复。假如东莞跟广深高度重合,肯定是不行的,东莞要有自己特色才能防止“一窝蜂”,否则资源浪费得太厉害。

  创意产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完成了一个从开始起步,到逐步完善,到创意企业入驻,再到发展壮大的阶段。《东莞经济》主编李智勇表示,打造创意产业园区要备足因素,不是买一块地、建几栋房那么简单,要让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模式、创新的产品在园区孵化,再到商业化的过程,这才叫创意产业园区。创意产业是“务虚”产业,从务虚到务实之间的孵化过程就是创意产业园区的价值所在,要做好务虚与务实之间的衔接。如果“务虚”只停留在说与玩的层次上,不能推动实体经济的升级转型。

  创意产业园区能否发展壮大,与其自身的因素有关,也离不开东莞的大环境。李智勇说:“东莞最有文创产业发展的土壤与条件,目前要克服现有的弊端。首先,要找一群‘务虚’的人,让他们思想相互碰撞。其次,要搭建平台,将交流的火花形成产品。另外,政府要提供了政策、税收等方面的扶持。”朱名宏认为,东莞发展创意产业要从优势出发,东莞的资金比较充裕、专业镇比较多、轻型工业比较发达,要围绕这些因素发展创意产业,尤其是工业设计领域,肯定是有生命力的。

  举措

  宁缺毋滥,注重产业聚集效应

  东莞的创意产业园区并不缺,缺少的是能起到聚集效应的园区,即使是小型的园区,假如聚合了专业化的企业,一旦实现了从设想到产品的转化,同样会形成可观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东莞“运河创意公社”正是小型园区突破重围的成功案例。

  记者在现场看到,“运河创意公社”由几座旧建筑改造而成,环境幽雅,布局精致,进驻了30家左右公司,纵观园区的经营业态,大部分是产品设计、建筑装潢设计、软装陈设设计、视觉创意设计为主的公司,找不到在其他创意园区出现频率很高的记账代理、网络宽带、家庭服务、劳务输出等与创意不沾边的公司。

  “运河创意公社”有关负责人谢先生表示:“园区在2012年改造完工,经过3年时间才完成了招商。我们尽可能引进与设计相关的公司,方便互相间交流、提升、合作。之前有一些公司想进驻,但考虑到与园区整体经营业态不相符,因而拒绝了。”

  宁缺毋滥,注重产业聚集效应,是现今创意产业园区的成功经验之一。专业化的运营模式,让高盛科技园闯出了一条新路。该园区成立于2010年,是南城街道首个以“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的三旧改造项目,成为了产业升级与“腾笼换鸟”相结合的成功范本,突出表现为“三个转变”,包括产业向高端化转变、效益向高产出转变、人口向高素质转变。改造后,园区企业总产值从每年3000多万元提升到每年13亿元,总税收从每年210万元提升到每年9000万元等。去年,该园区荣膺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而曾被寄予厚望的东莞市创意产业中心园区,虽然发展水平并未达到外界的期待值,不过由于前期找准了定位,将部分园区开辟为“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起到了一定的集聚效应。这里聚集了像东莞软件公共服务中心、东莞市软件行业协会、东莞市物联网产业促进会、政创软件、联穗计算机科技等一批信息服务行业协会及企业。如今,园区由企业接手运营与管理,运营者根据自身实际出发,在专业招商与租金利益的平衡杆上容易失衡,不得不降低了标准,造成杂乱无章的状态。换以现在的环境与条件,也难以再续昔日“现代信息服务产业园”的辉煌。

  创意产业园区一拥而上,由不同运营者主导,难免会存在竞争关系,甚至会造成恶性竞争。朱名宏说:“广州在园区原来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规划,让园区错位发展。政府应该进行规划引导,缺乏专业的规划引导,难以形成行业的拳头产品。对东莞而言,缺少规划对提升创意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并不利。”

  李智勇表示,优胜劣汰原则会让市场变得有秩序,假如园区赚不到钱自然会消失,赚到钱的自然会存在与发展。与其说是介入干预,政府反而应防止某些人通过创意产业之名来拿地,霸占资源,其实可以定下考核标准,要介入到事中与事后的监督。合格就继续拥有,不合格就到期退出,将资源还给社会。

  举措

  对接院校资源,打造综合型园区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博士胡振宇一直关注着东莞的转型升级。在他看来,东莞制造业很强,镇街产业特色明显,具备发展创意产业的厚实基础,最大的问题是要吸引人才,聚集人才。胡振宇说,东莞可以尝试多个路径聚集人才,例如,跟协会相结合,让协会带着企业家群体,形成产业集聚;跟大学相结合,利用大学资源夯实产业基础;跟研究院相结合,将科研成果转推进产业化。与院校资源的对接,等同于培育了产业,让产业转型升级、品牌化与优势结合起来,更接地气。

  如何对接院校资源,聚集专业人才,是东莞创意产业园区发展面临的软肋。园区不仅要开始聚集人才,还要真正留得住人才,否则一切将是空谈。

  在万江街道,岭南文化创意产业基地的建设,让外界看到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这个项目具有院校资源的背景,克服园区难以聚集人才的困境,促进创意产业孵化基地与专业人才聚集基地齐头并进,让两者互为补充,互为提升。

  去年12月,东莞市与广州美术学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规划,该基地将陆续建设广州美术学院附属校区、国际艺术教育培训中心、创意研发总部、艺术名师工作室等项目,打造成广东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创意、科技成果转化与艺术教育培训“三位一体”的自主创新示范区。今年5月,该项目转为市重大建设项目,目前一期启动项目“泰库”创意产业园进入了改造施工和招商阶段。

  该基地将发展为文化创意研发企业的集聚区、文化创意成果的展示窗口、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易中心、文化创意企业的孵化基地等,为东莞形成完整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夯实基础。在业界看来,基地最大的亮点,就是实现园区对接院校资源的结合,让园区综合竞争力大为提升。

  胡振宇说:“发展创意产业,需要活水资源,单靠几个人的力量,只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肯定是不行的。像同济大学建筑专业实力很强,周边衍生了建筑设计一条街,正是有了活水才能衍生有生命力的东西。对接院校资源,跟产业优势结合,东莞是大有作为的。”

  不仅是东莞,对于享有“设计之都”美誉的深圳而言,聚集高端人才是永不止步的。位于龙华新区的大浪时尚创意城是深圳发展创意产业的典型案例,当地政府对项目非常重视,对多个招商领域均给予重金资助与扶持,包括加强人才引进和培训力度、支持建立时尚学院和时尚培训机构、重点扶持聚合高端要素创新创业的孵化器等。去年7月份,大浪时尚创意城与Elite精英模特公司、马兰欧尼时尚设计学院等单位已达成合作意向,并与香港理工大学意向开展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方面的合作。

  举措

  融合发展,打造专业化园区

  重复建设、缺乏创意、沦为廉价写字楼等问题,促使业内对目前遍地开花的创意产业园进行反思。针对目前园区所存在的弊端,东莞可以向广州、深圳等周边城市学习,或许可以突破重围。

  广州打造“创意之城”,深圳定位“设计之都”,都走在国内创意产业发展的前沿。广深的发展经验如何有效地嫁接到东莞,助力创意产业发展,业界对此非常期待。

  广州的创意产业园区数量众多,2010年投入使用的TIT创意园便是其中的典范。该园区主题定位非常明确:主打服装时尚,继续原来纺织工业的老本行。从大型品牌创意公司到个体艺术家的引进都围绕这个主题,把广州制造变成广州创造。当年,该园区创造了年产值从改造前的1130万元增加到150亿元,增幅达1300多倍的奇迹,成为广州市“旧厂改造”的成功典范。

  深圳发展创意产业也有很多值得东莞学习借鉴的经验。深圳蛇口南海意库作为厂房改造的标杆性项目,对于东莞推进旧厂房改造具有启发的意义。该项目原为三洋厂房片区,是改革开放最早的“三来一补”的厂房之一,现在保留了旧厂房并对其进行功能改造,使其重新焕发活力,积极搭建四大平台,包括展示交易平台、教育培训平台、宣传推广平台和金融服务平台,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意义。

  打造专业化园区,推动融合发展是广深创意产业园区的有效做法。朱名宏说:“东莞并不具备广州、深圳的优势条件,但是东莞的优势在生产,东莞更主流的方向应该与其产业特色结合在一起。”胡振宇表示,深圳的成功经验具有借鉴的意义。深圳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了像大芬油画村、观澜版画村等品牌,同时致力于将工业设计与创意产业结合在一起,推动创意工业化。另外,深圳善于进行城市营销,为创意发展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东莞的服装、家具、纺织、电子、鞋包等行业非常发达,形成了产业集群。市区出现了不少经营业态多元化的园区,各镇街则涌现或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创意产业园,将成为东莞创意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虎门镇在谋划打造服装创意产业园,大朗镇在打造纺织创意产业中心,大岭山镇在打造家具设计文化创意园,石龙镇借助现代信息服务园推动产学研发展,横沥镇在全力打造模具创意产业园等。东莞依托产业集群而打造的创意产业平台为数不少,关键的还是落实园区出措施,出创意,出成效,如何借鉴广深打造专业化园区的做法,否则再好的产业平台也只会成为装饰。

  东莞不妨将目标瞄准企业家型创意产业园,助力东莞制造提升为东莞创造。李智勇认为,东莞传统的产业像服装、家具、纺织、IT等,很大程度都是时尚产业。东莞是全省乃至全国最有条件成为“都市车间”的城市,园区就是东莞的机会,使好的思路、好的想法跟产业优势相结合,通过产业化、工业化、规模化实现价值。

  专家建言

  政府扶持、领军人才

  对园区发展至关重要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朱名宏:

  政府不仅要给园区鼓劲与支持,同时扶持园区的发展,培育园区的品牌化塑造。去年,广州市启动首届“优秀文化企业”、“优秀文化企业家”评选暨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认定活动,对园区鼓励非常大。

  园区选准方向后,还要领军人才,这是最关键的。有些园区只要吸引了几个领军人物,就会形成很大的聚合力,起到了很强的号召力。策划包装也是很重要的,很多品牌尤其是脑力创意类的产品,缺少了宣传与包装是不行的。像花都区狮岭的皮具皮革为什么全世界都有名?原先是贴牌的,现在增加了很多原创元素,不仅吸引了知名公司,同时还培育了自己的品牌。像东莞的服装产业发达,而服装生命力及高端在于设计,不在生产线,东莞需要将服装设计创意产业园做大做强,发挥着集聚效应。如果东莞的创意产业园区只停留在地方,等同于在东莞的小鱼塘捞鱼,捞到的肯定都是小鱼,所以要走出东莞,立足广东,并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博士胡振宇:

  创意本身就不是一个成熟的东西,不是一个进入产业化阶段的东西。起始阶段本身就不是大批量的,不像东莞前三十年走工业化的道路一样,创意产业的起步阶段一定要精挑细选,找到突破口,规划好一定的集中度与密度才行。

  产业及创意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一拥而上肯定是不行的,在打造园区之前先将城市的定位、区位、创意产业所遇瓶颈等摸索清楚,不要太急于求成。园区要成功,还得要城市的整体环境与氛围的支撑。可以通过节庆活动营造城市品牌。其实一个创意活动,承载着城市创意的特质,比如说建筑双年展,在威尼斯、香港、深圳都举办,对城市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有了良好的城市人文氛围,园区发展才会获得更大的空间。

  《东莞经济》主编李智勇:

  东莞这个城市不仅要海纳百川,厚德务实,还要厚德“务虚”。如果发展创意产业,你都不尊重虚,只能尊重实,只做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那怎么去创造价值呢?那充其量是一个娴熟的技术工人。现在我们通常做的就是技术工人,别人设计了方案,我们把它实践了,但是人家的方案是最值钱的。东莞的困难不是做不出,也不是缺乏技术,而是缺乏创意思路与实践方案,只是依葫芦画瓢。

  东莞是最有文创产业发展的土壤与条件,我认为先把玩的人聚起来,然后搭台,让这些人互相碰撞产生火花,相互促进与提升。园区运营者就是搭台的人,一方面要引进“务虚”的人进来,一方面要引进政府对这些“务虚”的人提供的各种配套支持。政府有制度,运营者有空间,“务虚”的人有想法,将他们捏在一起,在这里落地开花。而在这前提上,运营者要心甘情愿做好媒婆,搭建一个优质的平台,才会获得丰硕的成果。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