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园区资讯 > 文化产业园只有一成成功 明确定位切忌跟风同质化

文化产业园只有一成成功 明确定位切忌跟风同质化

发布时间:2014-11-14 来源:深圳商报 1458
      记者就坂田手造街、大芬油画村、22艺术区等一批深圳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和问题,采访了部分文化产业专家、知名设计师,请他们把脉深圳文化产业园区,探索发展方向。
  明确定位切忌跟风同质化
  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李凤亮表示,手造街等文创园区今天的现状和瓶颈问题,是在国内文化艺术产业园区里具有共性的。究其原因,一是一开始目标定位的模糊和执行得不彻底;其次是在招商和运营的过程中,没有足够的文化产业企业进驻,便吸引餐饮企业等入驻。但即便这样,也要有个明确的定位,就是餐饮企业作为配套,是辅助性的。“目前的这种业态和现象不只是深圳存在,在其他地方也是很普遍的。这就涉及到我们国家现在文化产业园区的无奈现状,刚开始初衷很好,但是跟它的定位、运营、招商能力相比,实际上条件并不成熟。”
  “一个是定位,一个是特色,一个是营商运营的能力,我想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否则招商始终不会太理想。”李凤亮表示,目前国内很多文化艺术园区只是在做二房东,只考虑出租,不考虑持久运营。作为园区应该为入驻企业提供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服务。
  文化产业园只有一成成功
  深圳市社科院副院长王为理认为,文化产业园区的氛围变味或萧条落寞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从全国的文化产业园区情况来看,10%是比较成功的,20%基本维持,70%是经营状况很不佳的。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都符合它的发展特点。
  “创意产业园扎堆出现,源于国内兴起的文化产业热潮。很多人都想进入这样一个领域,但大部分的动机、赢利模式、发展战略都是非常粗糙、不成熟的。”王为理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的人就是为了从政府拿地拿房,当二房东然后出租;有的就是借文化产业的名义,利用产业园,进行房地产的开发。还有一种情况,企业在策划、开办这个产业园的时候,没有明确的定位,为了建园而建园,没有考虑所依托的资源,造成了后续发展无力。”
  王为理认为,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要么依托城市某些核心的功能区来兴建;要么依靠某一个细分的行业、产业的支撑;要么是它具有特别的资源优势,这些都是有可能成功办好一个产业园必备的条件。但是,深圳有些产业园一开始就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比如,22艺术区等产业园,它离城市的文化核心地带比较远,在吸引人才等方面都存在劣势。“文化产业园不仅仅是需要一个廉价的厂房和空间,还需要很多很多的软环境的配套条件。但是有很大部分的产业园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抢占新业态新领域先机
  从未来发展说,王为理认为可以考虑以下层面:一是产业园的定位,必须找准自己的特色,能够聚集产业发展的各个要素;其次,产业园的发展,还可以跟产业的实际结合起来。比方说,园区周边有比较好的产业链支撑,产业园对产业链的延伸,能够起到好的引导、前瞻、牵引作用,把产业资源向上下游延伸,这样产业园会做得比较成功。
  王为理还特别强调,产业园运营者要摈弃传统思维模式,对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要有清晰的思路和判断。“没有资源不要紧,没有产业链支撑也不要紧,假如能够先人一步,较早发现新的文化产业领域或者新的文化形态,一样能够做得比较好。”深圳文博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4年,深圳成功举办第一届文博会。实际上,深圳跟北京、上海相比,并不具备优势,但恰恰是深圳看到了文化会展业的发展前景,抢占先机打造了这样一个全国文化产业第一展。
  王为理表示,“实际上,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它的新的业态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如能在新的领域抢占先机和制高点,这个产业园就能办出自己的特色,慢慢就会形成吸引力和影响力、竞争力。这些都是未来文化产业发展从战略上可以考虑的思路。”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