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经动态 > 梅州力争五年内建成国家级高新区

梅州力争五年内建成国家级高新区

发布时间:2017-05-25 来源:南方日报 1203

机器作业轰鸣声此起彼伏,工程车往来穿梭,梅州高新区内到处可见繁忙的施工现场。未来,这里将成为梅州的创新高地。

近日出台的《梅州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产业新优势行动计划(2017—2019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对此进行了描绘:启动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到2019年,国家级高新区各项科技创新指标基本实现,力争5年内将梅州高新区打造成国家级高新区。“这只是《行动计划》其中的一项内容。”梅州市发改局总经济师吴特宏表示,新鲜“出炉”的《行动计划》,提出了今后三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措施,其中2017—2019年重点建设产业项目一共196项,总投资2479亿元。

如此“大手笔”,梅州在布局什么?

《行动计划》指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到2019年,梅州新型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比较优势更加突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生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产业供给体系逐步完善,产业新优势初步显现。

加码创新驱动 3年建33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前不久,经省级专家验收,梅州市首批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出炉,梅州市中梅电子商务孵化港有限公司、广东壹号投资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获得认证。从无到有,梅州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了新进展。

早在今年初,梅州开年第一场大会就聚焦创新驱动,强调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积极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等,显示了梅州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所下的决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培育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自然成为《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

为打造更多创新载体,《行动计划》提出要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推动每年培育入库25家以上、认定高企12家以上,力争到2019年高企达123家以上。与此同时,深化产业共建,力争在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领域形成2—3个新兴产业集群。对市属工业园区(梅州高新区、蕉华工业园)内首次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各县(市、区)参照市的标准制订相应奖励政策。

为集聚更多创新能量,《行动计划》提出启动国家级高新区申报工作,制定五年行动计划,对照国家级高新区认定标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争5年内将梅州高新区打造成国家级高新区。并围绕形成2个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集群、2家超100亿元或4家超50亿元企业的目标,与广州市合力推进广汽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广药王老吉大健康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及先进制造产业园和食品产业园等四个园中园建设,形成“研发孵化在广州、生产转化在梅州”等模式的产业链条。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也是《行动计划》重点着墨的内容,《行动计划》提出接下来要搭好多层次多形式的科技创新平台,建成专利技术孵化园、全球客属青年创新创业中心、院士团队创新创业驿站等平台,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实现各县(市、区)全覆盖。到2019年,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3家,众创空间达60家。

与此同时,《行动计划》指出,要加大企业技术改造,争取2019年全市技术改造投资达98亿元。每年实施技术改造规上工业企业均达120家以上,新增机器人应用年均200台以上。每年推动60家以上民企上规模,对首次达到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和限额以上的商贸流通企业给予一次性10万元资助。

此外,培育农林业科创新优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农科创新中心建设。创建农业标准园,以粮、果、茶、油茶、南药为主导,在全市创建30—40个农业标准园。打造富硒长寿品牌,力争认定适度规模富硒农产品基地70个。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开展质量强县示范创建活动。

聚焦产业发展 196项重点项目总投资2479亿

近段时间来,随着梅县区水车、五华县河东等工业园区道路、供电、供水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配套不断完善,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先进装备制造、自行车产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布局,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不断积聚发展动能。

“‘一区两带六组团’是梅州当前致力构建的发展新格局,围绕该布局聚焦产业发展也是《行动计划》的重要内容。”吴特宏说。

在嘉应新区的建设方面,《行动计划》指出,按照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综合管廊城市试点标准,加快推进嘉应新区起步区建设。加快商贸物流、电子商务、总部经济、金融投资、健康养生、文化娱乐等城市服务业,推进一批产业项目,培育发展城市主导产业,促进产城融合发展。至2019年,嘉应新区17.8平方公里的起步区功能逐步完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68万人左右。

作为梅州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的建设方面,《行动计划》指出以广梅产业园建设为核心,同步推进水车、水口、河东、埔寨四个工业园区建设。广梅园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梅县水车园重点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兴宁水口园重点发展机电、机械制造和食品饮料产业,五华河东园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自行车产业,丰顺埔寨园重点发展电声、医药产业。力争至2019年,全市产业园区(集聚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0%以上。

在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方面,《行动计划》指出,将重点打造梅州城区旅游核心、沿江滨水旅游发展带,以平远蕉岭为主的健康山水养生集群、雁洋大埔为主的文化慢城旅游集群、丰顺为主的风情温泉度假集群。到2019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3%,接待旅游总人数年均增长13%。

在“六组团”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实施主体功能区划,集中县域优势资源和开发条件,推进县域经济组团式发展、特色化发展。抓好县域产业发展,借力穗梅区县结对帮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每县(市、区)重点培育2—3个特色产业,打造特色支柱产业集群。

值得一提的是,为夯实产业发展战略支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加强政府有效供给。主要是加大重点行业有效投资,2017—2019年重点建设产业项目共196项,总投资2479亿元,其中2017年投资308亿元。通过扩大有效投资,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家电、食品饮料、家具制造等富余产能转移,引导企业在承接梯度转移过程集中入园、更新设备、提升技术水平,实现产业二次集聚和转型升级。积极承接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省内外大型骨干企业,促其增资扩产,带动产业集聚。

发力实体经济 致力打造多个百亿产业集群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根基,当前,梅州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强化“重实体、兴实业”的理念,着力推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对此,《行动计划》指出优化产业发展路径,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梅州首先将目光放在新型工业的发展上。《行动计划》指出,要重点发展以汽车及零部件、机电制造为主的机电装备,及以电路板、电声为主的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打造龙头企业,到2019年,机电装备、电子信息产值分别达150亿元。其中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产业方面,以省市共建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契机,以广州(梅州)、东莞石碣(兴宁)产业转移园为主要载体,重点提升车轴、电机、车桥等关键零部件供给能力,形成对接珠三角核心汽车制造企业的供应中心。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也是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重要的抓手。《行动计划》提出,要重点推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三大新兴产业成为优势产业,到2019年,新材料产值达30亿元,清洁电力产值达150亿元,生物医药产值达15亿元。在新材料产业培育方面,推进南方稀土科技城建设,规划建设平远稀土基地。在新能源产业培育方面,大力发展清洁火电、绿色水电和风电能源,加快建设全省重要的清洁电力基地。加快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梅州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力争到2019年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450万千瓦以上。在生物医药产业培育方面,重点深化南药种植、中药生产,发展生物药物,鼓励青蒿素及其复方系列抗疟疾新药、红豆杉细胞培养提取紫杉醇、凉茶原料凉粉草、双料喉风散原料梅片树的种植技术研究,并逐步形成产业化。

同时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计划,推动现有企业普遍开展技术改造,推动烟草和以水泥、陶瓷为主的绿色建材、农产品加工等三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到2019年,烟草产值达85亿元,绿色建材产值达13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达30亿元。

此外,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重点加快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服务外包、信息技术、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服务业与一二产业协调发展。设立文化产业基金,建设文创研发、展示、交易平台,高标准建设文化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创意经济,培育和引进研发机构、文化创意等高端服务业,加快打造文化产业“梅州板块”。

■图表

数说《行动计划》

力争到2019年,

高企达123家以上;

国家级高新区各项科技创新指标基本实现;

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达33家,

众创空间达60家;

争取全市技术改造投资达98亿元;

嘉应新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58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达到68万人左右;

全市产业园区(集聚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40%以上;

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13%;

接待旅游总人数年均增长13%。

《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

产业平台建设:45项,总投资1001亿元 2017年投资153亿元

现代工业项目:77项,总投资539亿元 2017年投资77亿元

能源保障建设:15项,总投资201亿元 2017年投资14亿元

现代物流商贸:9项,总投资193亿元 2017年投资22亿元

文化生态旅游:42项,总投资518亿元 2017年投资32亿元

现代农业项目:8项,总投资27亿元 2017年投资10亿元

■对话

着力解决产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问题

在梅州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梅州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梅州市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产业新优势行动计划(2017—2019年)》,提出要着力构建产业新优势,为构建“一区两带六组团”发展新格局,加快梅州振兴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新动能,引起各界关注。那么《行动计划》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又有哪些重点和亮点内容?南方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梅州市发改局总经济师吴特宏。

问:请您介绍一下《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以及出台过程。

吴特宏: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经济工作,出台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推动全市经济总量不断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但与全国、全省相比,我市还存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产品层次低、企业创新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较重。一方面,产业竞争力不强,另一方面,企业创新不足。

由于产业发展滞后,市委、市政府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契机,抢抓全省落实、强化“三个支撑”的重大机遇,结合梅州经济、产业发展的实际,积极制订《行动计划》,力求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振兴实体经济。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行动计划》编制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纳入市委、市政府重点督办事项予以推进。市委谭君铁书记专门作出批示,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编制工作的方向。方利旭市长高度关注,为编制工作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

问:请问《行动计划》的重点和亮点内容分别是什么?

吴特宏:与我市之前的产业发展规划相比,《行动计划》从大处着手,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贯穿《行动计划》的始终,并与全市发展战略总体布局相衔接,注重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市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第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发展环境。《行动计划》提出,以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为重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打好降低企业税负、制度性交易、人工、社会保险、生产要素、财务、物流等成本“组合拳”,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第二,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对于梅州来说,实施创新驱动也是我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对此,《行动计划》提出,要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建设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大企业技术改造、质量品牌建设、培育农林业科创新优势等六个方面,全力推进产业和技术创新。

第三,以“一区两带六组团”为载体,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快推进嘉应新区起步区建设,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提升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承载力;要加快建设广东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带,培育发展园区主导产业;要加快梅江韩江绿色健康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要因地制宜统筹县域组团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第四,以产业协调发展为路径,壮大实体经济。《行动计划》提出,要以发展新型工业、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壮大主导产业和支柱企业,带动提升一二三产业发展水平。

第五,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增强产业发展后劲。没有项目支撑,产业发展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对此,《行动计划》提出,2017-2019年,重点建设产业平台、现代工业、能源保障、现代物流商贸、文化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六类196项产业项目,总投资2479亿元。

第六,以资金人才等要素为重点,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为切实保障行动计划顺利实施,《行动计划》从加强统筹协调、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大资金扶持、创新融资模式、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制订了具体措施。特别是针对我市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行动计划》在资金扶持和融资方面给出了“干货”,提出2017—2019年市财政在整合现有产业扶持资金的基础上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总额12亿元,用于扶持产业发展。还将利用国家和省扩大有效投资的政策“窗口期”,支持企业争取专项建设基金和政策性贷款,鼓励企业上市直接融资,激发民间资本活力,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投向产业发展领域。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