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三旧改造 > 名校云集的老工业区如何书写双创故事

名校云集的老工业区如何书写双创故事

发布时间:2017-05-1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478

  “地处市区,又是大学集聚地,这里充满着无限可能性。”在杨浦区长阳路1687号的长阳创谷内办公的创合秒租创始人倪宗情告诉记者。

  她所在的长阳创谷原本是中纺机旧厂房,昔日的老厂房变身众创空间、创业街区,已经成为杨浦的一张特色名片。

  永久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中华香烟……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过去都出自一个地方——上海杨浦,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杨浦曾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摇篮,拥有上海历史最悠久的工厂:133年的杨树浦水厂,103年的杨树浦电厂、93年的杨树浦煤气厂。高峰时,杨浦的工业产值曾占到全中国1/20左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工业的转型,上世纪80年代,杨浦大量企业开始关停并转迁,下岗职工集聚,到了90年代陷入了非常艰难的困境。经历了这些特殊历史阶段的杨浦,如何在新时期转型为“双创”热土,入选全国首批17个区域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工业老厂房的独特改造路径和名校云集的先天优势谛造了新杨浦。眼下,政府、企业如何与高校形成合力,转化科技成果,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是创造“杨浦速度”的关键。

  城市更新的双创故事

  杨浦区目前已经拥有各类创新创业载体面积达到230万平方米。本着“产权不变、性质不变、结构不变”的原则,昔日的老厂房正变身众创空间、创业街区。

  2015年正式运营的长阳创谷就是其中之一,其占地11万平方米,由杨浦科技创新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共同出资,规划建成30-50万平方米的街区,目标是建设成为杨浦中部提升区的支撑项目。

  北有创智天地,南有长阳创谷,构成杨浦双创的两个重要坐标。

  “单就‘创’字,创智天地那一撇是蓝色的,长阳创谷是锈红的,前者代表科技创新,后者代表城市更新;创智天地那儿外企总部多,这边本土创新创业企业多。”长阳创谷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奚荣庆告诉记者。

  创合秒租是2016年在此落户的一家联合办公平台。倪宗情指出,通过他们的线上APP,可以预定包括上海在内的全国甚至美国硅谷、纽约、波士顿、西雅图、洛杉矶所有的众创空间、联合办公的工位、会议室,并即时交易。

  倪宗情和她的合伙人都是美国海归创业,刚完成天使轮1000万人民币的融资。公司现在在全国有近200个空间,20万会员,拥有IBM、安联大众、SOHO、优客工场等客户。

  “我们入驻杨浦,是因为这里有高校、科研院所等优势资源,而且是国家创新型城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长阳创谷内的润申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传平告诉记者,对标准化行业来说,杨浦还有一个优势是拥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二十几家,比如上海电力研究所、二十三研究所等,都是行业龙头。

  如今,长阳创谷已经聚集了200多家科创小企业、10家众创空间、近3000个工位,7家双创的领军企业,包括启迪之星、天翼创投、猪八戒、摩拜、英语流利说等。

  高校集聚的魅力

  对创业者而言,高校、科研院所是杨浦的核心资源。杨浦拥有十所高校,包括复旦、同济、上海财经大学等,近20万大学生,1万名教授。目前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分别占全市20%、30%左右,“两院”院士62名,占全市33.5%。国家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有33个,占全市1/5。集聚中央“千人计划”160人,占全市20.8%;海外高层次人才282人。

  围绕这些高校,2003年上海市和杨浦区政府会同香港瑞安集团启动了创智天地作为转型发展载体,后建设国内首创的新型创业社区Innospace,被遴选为上海市最好的加速器。

  事实证明,这一选择奠定了杨浦双创的基础。Innospace如今已孵200多个项目,成功培养8个明星项目(成立一年内估值过亿),也开始了和西门子、宝马、李锦记等大企业的合作。

  创智天地总经理、Innospace总监陈成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早些年,杨浦可能还不是最理想的创业基地,但现在已经聚集了很多资源,比如腾 讯众创空间、湾区加速器、美国加州的投资贸易促进处等机构。

  根据上海市政府《关于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到2020年,杨浦区要在政府管理服务创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形成相关制度和经验,引领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创业创新发展,创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

  到目前为止,杨浦已经做了不少尝试,比如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递延纳税案例在杨浦落地,将先交税后投入生产改为产生收益后再交税。

  从开始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到现在,杨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指标都不错。2016年区级财政收入增长24.2%,增幅居全市中心城区第一位,集聚了包括7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在内的科技园区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700家;入驻了腾 讯众创空间、INNOSPACE+等60家众创空间。

  然而,正如杨浦区委常委、副区长丁欢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所说,在增强政府和高校、企业的合力,将科技成果进行有效转化等方面,杨浦还要久久为功,持续努力。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