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业转移 > “1+N”创新产业集聚区蓄势优结构

“1+N”创新产业集聚区蓄势优结构

发布时间:2017-05-09 来源:惠州日报 1266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在去年同期高位增长198.3%的基础上再增长66.7%,企业盈利面66.9%,比去年同期提升9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34%,比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9.1%,比去年同期提升了1.7个百分点,占比为全市最高……大亚湾区第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披露的一组数据,是该区力促全区产业结构优化,实现发展效益、发展后劲全面提升的体现。

作为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大亚湾区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建设,愈发受到外界关注,成为大亚湾提升产业发展新动能的重要一极。


平台搭建

“1+N”创新产业集聚区对接深圳

  日前,在博磊达安全、清洁、全封闭式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上,巨大的除湿机一刻不停地运转,一套套超级电容正在加紧组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超级电容器,从研发到投产,博磊达只用了2年时间。这家2年前从深圳来到大亚湾落户的新能源企业,目前年产超级电容器单体60万支、电源模组10万套、电池单体420万支。

博磊达所处的大亚湾临深 “1+N”创新产业集聚区,紧邻深圳坪山,是深圳“东进战略”直接辐射受益区,也是大亚湾继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后的又一重大发展平台。

按照我市全面对标深圳和“海绵行动”计划部署,大亚湾适时提出建设“惠州大亚湾区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的战略构想,开启惠州全面对标深圳的新里程。

近年来,随着大亚湾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大力推动主业更强、多业并发的产业新格局形成,“1+N”创新产业集聚区的概念应运而生。其中“1”指的是新兴产业园区,总面积约146万平方米,已入驻东风本田、日上光电等知名企业,重点发展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产业;“N”目前包括科技创新园区、新型创意园区、电子信息及物联网产业集聚区、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区、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园区等6个集聚区。这片总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热土瞄准新材料、物联网、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搭建涵盖更广、层次更高、产业更聚集的创新产业平台,将成为大亚湾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腾飞之翼”。

落户大亚湾的金百泽科技集团早早就捕捉到发展之势。“可以预见,大亚湾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该集团董事长武守坤坦言,与深圳相邻的大亚湾,地缘优势无可比拟、产业发展势头蓬勃兴旺、创新思变脉络清晰。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平台的打造,无异于给区域的发展、产业的升级、创新创业环境的优化,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


政策支撑

新兴产业企业落户最高获千万元扶持

“鼓励市场前景好、综合效益高、核心竞争力强的成长性新兴产业企业落户大亚湾区,最高给予1000万元扶持。”2016年下半年,大亚湾区发布加快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吸引优质企业落户成为一项核心内容。这也是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平台加大力度对标深圳、营造优质发展环境吸引深圳优质项目“溢出”的举措。

近年来,大亚湾发力补齐创新创业政策、人才引进、高效政务服务、深惠“同城化”等方面的短板,主动对接深圳的产业和创新辐射。产业未动,交通先行。

打通两座城市,特别是打通和深圳毗邻地区与深圳的交通脉络也就格外关键。“三年拉通三条主动脉”,大亚湾区近3年来在已贯通的石化大道和去年拉通的近20年未能通车的龙海二路的基础上,继续攻坚克难,拉通龙海一路西段,全力推进龙海三路建设,加速全面打通大亚湾的“四横”主动脉,全面对标深圳,发力城市提质、产业提升。

惠州市建成18条与深圳对接的跨界公交线路,其中大亚湾区现已开通的就有8条,线路覆盖深圳坪山新区、大鹏新区和龙岗区。跨界公交线路的开通,改善了市民公共交通出行条件,有效促进了毗邻行政区域间经济交流往来。此外,大亚湾汽车客运站开通有至深圳罗湖区的市际客运班车,为市民提供了更加快捷的客运服务;靠近大亚湾区的惠州南站也让轨道交通成为大亚湾与深圳之间的另一条快捷通道。


实施高端人才“菜单式”引进机制

为推动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大亚湾区实施 《大亚湾区加快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试行)》(试行一年)。

在吸引高成长性企业进驻落户方面,最高扶持1000万元;在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方面,鼓励企业建设技术和产品创新载体,对企业建设孵化器、加速器、创客空间,最高奖励500万元;在鼓励现有企业转型升级方面,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扩产增效、智能化改造、设备更新等;对区内企业将服务性项目外包给区内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同一企业累计最高奖励500万元;对在产业发展与自主创新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最高奖励100万元。

为广纳天下英才,大亚湾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产业引才、柔性引才等多种方式,实施高端人才“菜单式”引进机制,并积极解决人才的居住问题、小孩入学问题等,让人才创新创业没有后顾之忧。大亚湾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区正在修订完善相关人才政策体系,将重点扶持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成长发展,科技领军人才、产业创新人才、高水平的创新团队和创客人才等将在大亚湾有更好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当前大亚湾临深片区引进科研团队26个,其中从深圳引进的科研团队17个、香港引进的科研团队5个。

“用心为企业服务、切实解决其遇到的问题。大亚湾区在推动落户项目建设上不遗余力。”大亚湾区招商局负责人介绍,该区采取“五个一”的工作模式(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支队伍、一套方案、一抓到底),按照项目制定的建设推进计划图,协助项目突破瓶颈,确保顺利推进建设。


蓄势待发

去年临深片区引进项目61宗

如果说炼化二期等石化大项目是大亚湾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临深“1+N”创新产业集聚区则是提升新动能的关键平台。当前,创新要素的聚集纷至沓来,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带着创新团队、前沿技术来到大亚湾一展身手,这片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的大亚湾区产业“蛋糕”越做越大,产业格局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升级蜕变。

“从工厂到深圳只要10分钟,区位优势无可比拟,政府全力支持创新发展,创新创业更有奔头。”博磊达董事长王燕还告诉记者,公司所属的集团总部也正在筹划向大亚湾转移。以他负责的工厂为例,按照规划,仅生产的电池规模就可以做到日常2万只,年产值可达20多亿元。

同样来自深圳的科达利通过收购惠州市富达金光电有限公司100%股权及资产,投资建设科达利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项目,是“腾笼换鸟”的成功案例;亚洲装饰、装修类上市企业市值最大企业之一的敏华控股,于2005年进驻大亚湾区,目前已投资建设3宗项目,总投资约35.5亿元,其中,2016年6月建成投产的高档家具项目,预计可增加年产值12亿元,投资约2.5亿元的敏华家居商场项目也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据悉,2016年以来,大亚湾临深片区共引进项目61宗,其中内资项目49宗、外资项目12宗,目前临深片区在谈企业14家、在谈项目14宗,其中深圳和香港的企业有9家。这一批批优质项目、企业的入驻,正展现着“1+N”创新产业集聚区的产业发展新动能。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