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融资 > 重庆银行业去年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50亿

重庆银行业去年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50亿

发布时间:2017-02-14 来源:人民网-重庆频道 1061

13日下午,人民银行重庆营管部举行2016年度新闻通气会。2016年,重庆市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各项贷款增长缓中有升,有效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银行业累计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过150亿元;人民币结算量继续居中西部前列;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保持平稳,发行主体更加丰富,产品结构更趋合理;金融精准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贷款增长有力助推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融资贵”问题进一步缓解

一是地区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平稳。据初步统计,2016年全市社会融资规模增加3410.5亿元,同比多增441.2亿元,占全国新增额的1.92%。从结构看,本外币银行贷款新增2525.3亿元,同比多增249.3亿元。直接融资增加1376.5亿元,同比多增329.6亿元。委托贷款、信托贷款、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891.7亿元,同比多减221.6亿元。

二是各项贷款增长缓中有升,有效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2.55万亿元,同比增长11.19%,增速自3季度以来在工业经济回暖、民间投资企稳的带动下止跌回升,年末增速较上年同期略低0.0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2568.4亿元,同比多增253.4亿元。

贷款增长有力助推全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满足过剩产能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支持做好结构调整加减法。全年全市钢铁产业贷款微增,重点支持企业转型升级;煤炭行业贷款呈现净减少;二是住房金融政策有效落实,助力房地产库存有序去化。12月末,全市个人住房贷款同比增长17.13%。房地产开发贷款同比增长4.41%,低于上年同期25.14个百分点。全年住房金融助力全市消化库存30多万套;三是金融服务不断改善,支持补上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发展短板。“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新兴和支柱产业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平均;绿色信贷投放同比多增;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平均9.82个百分点;渝东北、渝东南两大生态保护区贷款增速分别高于全市平均5.8个和12.3个百分点;贫困地区贷款增速高于全市平均6.3个百分点。

三是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融资贵”问题进一步缓解。得益于稳健货币政策的贯彻落实和重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严格自律和有效引导,多层次利率水平呈下行趋势。一是贷款利率下行。1-12月,全市人民币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56%,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二是银行间市场债券融资成本下降。1-12月,重庆市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加权平均利率为4.42%,同比下降0.66个百分点。总体上,通过合理定价、主动让利,银行业累计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超过150亿元。

四是各项存款平稳增长。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75%,低于上年同期0.88个百分点,但高于全国平均0.45个百分点;全年新增3374.4亿元,同比多增71.2亿元。

跨境人民币结算工作持续推进

一是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继续居中西部前列。2016年,重庆市各银行机构共办理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量1140.4亿元,居全国第11,中西部第2。涉及企业1188家,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3%。

二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跨境人民币创新试点业务稳步推进。2016年,重庆粮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隆鑫控股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先后赴新加坡发行人民币债券共计29亿元并全额回流。

三是新加坡成为重庆跨境人民币结算第三大境外地域。2016年,全市与新加坡发生的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量为129.4亿元,同比增长35.2%,占全市跨境人民币实际收付结算量的11.3%,较2015年上升了6.5个百分点,新加坡已成为重庆跨境人民币结算第三大境外地域。

银行间市场债务融资规模保持平稳,发行主体更加丰富,产品结构更趋合理,行业、区域覆盖面稳步扩大

一是融资规模保持平稳,市场风险有效防范。2016年,受政策环境和宏观经济运行情况变化影响,全国银行间市场发债量同比下降6个百分点。在此背景下,重庆市银行间市场融资总量仍保持与2015年基本持平,融资总额再次站上千亿台阶,达1101.6亿元。从余额情况看,2016年末辖区银行间债券余额2393.3亿元,同比增长5.87%。其中金融债余额228.63亿元,同比增长21.53%;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余额2393.3亿元,同比增长15.48%。全年到期金融债券2只16.5亿元,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107只714.8亿元,全部实现如期正常兑付。

二是发行主体更加丰富。截至2016年末,重庆市在银行间市场注册和发行债务融资工具的机构达118家,较2015年末增加25家。新增机构全部为非金融企业。其中,兴荣控股3亿元定向工具为全市首单政府平台主体信用增进债券,重庆出版集团发行了全国文化传媒类产业首单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含权中期票据、银海租赁为重庆首单租赁行业债券。

三是产品结构更趋合理。从发行产品来看,2016年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中,长期限品种产品占比有所提高,有力支持了发债企业中长期资金需求。其中,发行超短期融资券31只217.3亿元,发行只数与上年相同,金额同比增长7.52%;发行短期融资券12只85亿元,分别同比减少50%和52.38%;发行中期票据22只175.8亿元,发行只数与上年相同,金额同比下降26.96%;发行可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含权中期票据8只105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发行定向工具67只46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1.82%和28.18%。

四是行业、区域覆盖面稳步扩大。2016年,重庆市实现银行间市场直接债务融资的非金融行业达13个。产业类企业中,汽摩、医药、机电、纺织等制造业发行182亿元,占52.57%;水、电、气等公用企业发行90亿元,占25%;交通运输业、农林牧渔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建筑业、环保业等分别发行16.3亿元、15亿元、14.3亿元、9亿元、5亿元和3.6亿元,分别占4.71%、4.33%、4.13%、2.60%、1.46%和1.04%。此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及租赁业首次实现融资突破,分别发行9亿元和2亿元。

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市实现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的区县达26个,其中合川区、铜梁区、南川区和荣昌区首次实现在银行间市场发债。

金融精准扶贫助推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截至2016年12月末,全市贫困区县贷款余额为3313亿元,同比增长16.98%,高于全市贷款6.3个百分点;全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达735亿元,通过直接支持、产业带动、项目惠及等方式累计支持7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加强统筹协调,构建大金融扶贫工作格局

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会同市扶贫办、市财政局、重庆银监局、重庆证监局、重庆保监局5家市级部门,研究制定《重庆金融业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行动方案》,并通过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推动召开全市金融扶贫工作会,组织召开全市金融精准扶贫工作暨金融精准扶贫专题培训会,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金融精准扶贫工作座谈会、金融扶贫主办行及示范点创建专题推进会等会议,凝聚各方扶贫合力。全市金融系统积极响应金融扶贫部署,40多家金融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相关政府部门主动衔接并加强政策整合联动,基本形成人民银行统筹协调与相关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大金融扶贫格局。

重点开展金融精准扶贫“四大行动”

一是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出台《关于金融扶贫主办行制度的实施意见》,组织5家涉农或地方法人银行对18个贫困区县进行划片包干,承担对口贫困区县金融扶贫的“大数据、主推进、全服务、总托底”职能。目前全市40多万建档贫困户的金融服务档案建设已基本完毕,主办行在贫困区县定点扶贫显著见效。

二是开展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同市扶贫办出台《关于做好金融扶贫示范点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并组织主办行在对口贫困区县至少要创建3个金融扶贫示范户或者示范村,非主办行至少要创建3个示范企业或者示范项目。金融机构创建热情高涨,目前已经成功创建54个市级的金融扶贫示范点。

三是打造“一行一品”金融服务体系。组织金融机构结合本行在金融扶贫产品和服务方面的成功经验,着力打造金融扶贫的“拳头”产品,目前全市已推出30多个金融扶贫“拳头”产品,基本形成金融扶贫专属产品体系,比如,重庆农商行推出“贫困扶助贷”、农业银行重庆市分行推出“金穗惠农精准扶贫贷”以及贫困区县村镇银行纷纷推出“惠农贷”、“扶贫贷”等“再贷款+”系列金融精准扶贫产品等。

四是建立金融精准扶贫专项统计。同市扶贫办创新建立以“五个一批、四类途径”为主框架的金融精准扶贫专项统计制度并成功运行。同时,在辖内搭建融贫困户名录、金融扶贫逐笔贷款数据监测以及扶贫效果评价为一体的金融精准扶贫信息系统电子化平台,客观、高效衡量金融精准扶贫成效。

创新优化政策性金融扶贫“五大产品”

一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定向支持。累计向贫困地区村镇银行投放扶贫再贷款4.01亿元,安排9亿元的再贴现额度对18个贫困区县的扶贫开发相关企业票据优先给予再贴现支持。

二是完善扶贫小额信贷产品。拓宽扶贫小额信贷产品的覆盖范围,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支持方式,加强对产品使用的督导力度,全辖建立近9000万的风险补偿金予以支持。

三是督导金融机构加大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投放。出台专项政策文件、召开专题座谈会,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扶贫搬迁贷款的管理制度,加大资金投放力度,并建立扶贫搬迁贷款逐笔统计监测制度,实施专项督查。2016年全市已累计向贫困区县的易地扶贫搬迁投入政策性资金54.1亿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贷款投放42亿元,超额完成2016年全年贷款目标的150%。

四是放大贫困家庭生源地助学贷款额度。开展生源地补充助学贷款,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给予额外1000至8000元的贷款额度。2016年以来,国开行重庆分行已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5000万元,惠及7000户建档贫困学生家庭。

五是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印发《关于调整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支持创业就业的通知》,将创业担保贷款的政策覆盖面扩大至建档贫困人口以及招聘贫困人口就业的小微企业,放大贷款额度、贷款期限由2年延长至3年,增强政策支持效用。

改善金融精准扶贫政策的“五大环境”

一是建立财政金融联动扶贫政策环境。对金融机构向14个国定贫困区县投放贷款、布设机具等实施财政奖补,今年累计发放奖补资金约1700万元,撬动国定贫困县2016年末贷款余额同比增速高于全市7.6个百分点。此外,对按优惠利率向吸纳贫困户就业达到20%的经营主体发放贷款的银行机构、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分别给予1%贴息和0.5%的担保费补贴。

二是依托农村金融改革政策支持金融扶贫。将7个贫困区县作为全市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县,7区县“两权”抵押贷款同比增长30%以上。开展村级农村金融服务组织试点。农发行省级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

三是大力拓宽贫困区县企业的融资渠道。2016年以来,累计支持贫困区县企业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企业债、公司债等实现债务融资258亿元。对贫困区县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新三板挂牌等开辟绿色通道,加强上市主体培育,截至目前共有7家企业上市、在新三板挂牌3家。

四是夯实贫困户的风险保障。全市农业保险品种险增至33个,覆盖所有贫困区县,对贫困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给予总保费5%的优惠补助。在9个贫困区县开展贫困户农村住房保险试点惠及22万户建档贫困户,农村小额保险实现贫困户全覆盖,开展贫困户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试点和大病救助保障试点,扩大农产品收益保险试点的覆盖面。

五是加强基础金融服务的支持力度。贫困区县村镇银行实现全覆盖,布局在贫困村或者贫困村所在乡镇金融服务点达到4400多个,农村基础金融服务覆盖率达到92.7%,6个贫困区县已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基础服务全覆盖。贫困地区的消费者权益保护体系、信用体系、支付体系逐步完善。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