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园区资讯 > “绿叶”地区成产业园选址热点 下一批新城将诞生!

“绿叶”地区成产业园选址热点 下一批新城将诞生!

发布时间:2017-01-22 来源:赛迪网 1226

说到产业园的选址,首先会想到互联网+发展良好的一线、二线城市,或者选取国家圈定的综合试验区,借助市场热度或政策红利推行高新技术产业园,这也是最为普遍、最保险的做法。但新年伊始,产业园的选址似乎打开了思路。利用热点区域的辐射作用,可以选取被忽视的潜力地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让高新技术之风吹遍每个角落。

未来潜力股:红花旁边的绿叶

当今的城市发展已经由单打独斗模式转为“区域经济”模式,从最近推出的中原城市群和早期的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都可以看出,现在更多考虑邻近城市“抱团发展”,结合不同城市的产业特色强强联合,碰撞出互联网转型时代的更大机遇。

以贵州省为例,在贵阳市被确认为国家大数据实验区后,周边城市立即抓住机遇发展当地大数据产业,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等相关产业的产业园如雨后春笋般生根发芽,让原本第二梯队的城市摇身变为中国“数谷”的领先军,也让西南旧城变为“智慧新城”。

抓住国家政策红利的还有东北地区。在沈阳被确认为东北地区唯一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后,东三省的产业升级也迎来了春天。不过,老工业基地出身的东三省在互联网跑道上的起步总是有些艰难。传统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亟待调整,之前只是缺少优势企业入驻和技术支撑,不过从2017年开始这再也不是问题了——华为、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携手来到营口落地环渤海产业园,在新年伊始也算是给当地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在谈到当初选址营口时,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东北大区负责人吴江谈到,营口可以很好承接北京、天津等特大型城市的新兴产业(爱基,净值,资讯)的战略转移,配合环渤海地区其他城市共同打造环渤海地区重要产业战略节点;同时向东北可以连接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四盟等东北老工业基地,成为东北地区未来现代化的智慧型出海通道。相比于京津冀热门地区虽然是“绿叶”,但东北地区极具成为未来“红花”的潜力。

产业联动辐射作用是关键

前文已经说过,城市发展的区域化已成为主流,国家大力推广城市群发展,以邻近城市为单位,整体加快产业升级。发展完善的地区产业可发挥引领作用,由一地扩展至多城,也可由单一产业拓宽至相关产业,积累经验后打造可复制的成功模式。在产业链的跨区域对接中,可以直接均衡地区发展,在一地区产业发展进入瓶颈后及时完成产业转移和承接,避免地区发展不均之外,还能为产业长久发展找到合适土壤。

产业转移最先行的城市当属北京,在疏解首都功能时将产业外溢到津、冀地区发展,也让周边地区的原有产业发展迎来升级的新机遇。乍看之下,疏解、外溢的产业属于较为低端的劳动密集型或工业型产业,但疏解产业带来的人气聚拢,在新地区形成人流优势,更多关注之下带动长远的产业发展,也会催生出其他产业转移至此的需求。在北京疏解低端服务产业到河北、天津后,可以看到很多高新技术企业、信息化企业等也纷纷落户于此,今后将形成新一轮的产业园建设热潮。在河北涿州、香河等毗邻北京的地区,就有双创企业孵化基地、机器人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已建立,并还在不断扩充推广中。承接地区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人力成本较低,而且还能享受政策优惠便利,可谓一举多得的黄金地带。一个看似不起眼的低端服务业,却给当地带来今后潜在的税收大户,这不得不说是联动辐射效果明显的产业转移。

如果京津冀地区的案例是无心插柳的结果,那么直接建设信息化产业可算是“直奔主题”的大作。提起信息化还是会首先想到一线城市,或者国家圈定的重点试点城市,对于东三省这样的老工业基地很陌生。当被问到营口环渤海大数据产业园的产业带动计划时,吴江向我们解释道:将对接北京中关村资源,联通沈阳、长春、齐齐哈尔等重型化、智能化、先进化制造业产业链,在营口市借助环渤海大数据产业园良性互动,共同发展。还会涉及与环渤海地区、京津冀经济圈等的对接互动,通过大数据产业、智慧城市领域的建设运营以及双创土壤的培育,带动东北地区的制造业、农业、旅游业等向更加智能、环保、高效的方向前进,联动发展其他产业。

可以看到联动发展是不分地域的,甚至可以跨域地理距离的局限,在大面积内实现联动。其实,北京周边地区的产业转移已进行得比较彻底,周边资源的利用已进入峰顶,那么如何开发更大范围的周边资源就成为关键。这也是国家日前出台中原城市群规划的原因。对于东北地区来说,利用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经验优势,可以挖掘自身信息化潜力,在城市发展中另辟蹊径换道超车,在“高智慧”的产业中占据一席之地。

未来:政府给企业更大空间

产业园的设计到建成落地中,最关键的环节还有政府支持。在以往的城市建设中,有些政府给人以大包大揽的“董事长”感觉,但近些年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加快,政府在产业园建设中更多充当“监管者”的角色,而并非管理者。有不少专家认为,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应该是“引导”,而并非“领导”,应该创造政策环境、资源环境和创业环境让企业发挥能动性。

在未来的产业园规划中,政府的涉入应该前移,在产业园的设计和布局时提供城市未来发展的蓝图供企业参考,定向吸引能够长久入驻、发展的企业,让产业园突出当地特色,差异化定位、差异化发展才是立足的根本,城市发展已告别千城一面,产业园的未来也是“百花齐放”,而不能“千园一面”。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