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园区资讯 > 高新区(江海区)全省首创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高新区(江海区)全省首创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发布时间:2017-01-13 来源:江门日报 1288

“信用”、“金融”、“产业”是活跃在公众视线的“热词”,正以海啸之势席卷整个中国,信用与金融、金融与产业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关于它们的未来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信用作为创新和金融的基石,它的创新发展,能够进一步发挥企业信用价值以获得更多的融资支持,在减少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金融支持的同时降低风险,从而推动产业发展。

完善的信用体系建设将助推金融发展,为企业提供良好信贷环境,为产业发展带来活力。1月12—13日,“信用促金融,金融促产业”——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江门主题研讨会在高新区(江海区)举行,旨在聚合各方力量,与政府领导和相关专家汇聚一堂,一起探讨和展望“信用、金融、产业”的未来方向和变革之道。

目前,高新区(江海区)在全省首创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第三方信用评级已复制至整个江门地区,成效显著,形成了“江门模式”,且得到澳门金融机构认可,并逐渐走向国际化。未来,加入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的高新区(江海区)将推动信用金融创新发展,与其他成员单位共同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全省首创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为企业减轻利息负担4610万元

位于高新区(江海区)的侍卫长公司以生产汽车安全装置为主业,它是江门第一家信用评级企业,2012年该公司获得A-信用评级,通过高新区(江海区)第三方信用机构的评定,2013年该公司复评跟踪评级为A+,信用等级进一步提升,得到银行更大的支持,推动企业上市。之后,侍卫长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后,上市当天股价高达24元,成为天交所当时第一高价股。

2012年,作为江门市政府确定的全市金融创新综合试验区——江门高新区与市金融局、人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等部门开展深度合作,建立起江门地区第一个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把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引入高新区,对区内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在信用体系建设上创出了“江门模式”。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高度重视园区企业第三方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了全省首个园区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高新区内中小企业的支持。侍卫长公司是首批受益的企业之一。”据高新区(江海区)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江海区)先后引入东方金诚、联合信用、中诚信三家信用评级公司作为外部评级机构,并于2016年出台了《关于加强信用评级机构推进江门高新区(江海区)信用体系建设的补助资金管理办法》,通过设立专项扶持资金,“以评级带动,分层次推进、分步骤实施”构建高新区(江海区)社会征信和金融服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目前,区内已有336家中小企业参与信用评级,协助201家已评级企业增加贷款23.75亿元,减轻利息负担4610万元。江门高新区创新的信用体系建设,获得省、市的大力推广。

此外,高新区(江海区)还在全市率先开展“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实验区暨金融科技产业化基地”创建试点工作,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查、信用培育、信用评级,提高企业信用水平,提升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进一步推进了江门高新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体系建设,优化中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完善高新区(江海区)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科技、产业”三融合

全力建设科技金融强区

2014年,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在江门高新区建设科技金融创新示范区的工作方案》,拉开了高新区(江海区)科技金融强区建设的序幕。为此,该区把科技与金融的有机融合作为促进产业裂变的核动力,力促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树立发展现代科技金融观念,全区科技创新综合能力全面提升。

据悉,高新区(江海区)是全市第一个设立科技支行、小微支行的区域,现有科技支行3家。这些科技支行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在成立之初就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方式促使2家国家级高新科技企业共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200万元,开创了高新区(江海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先河,也实现了全市知识产权融资“零的突破”。

截至2016年10月末,在高新区(江海区)开设银行机构的银行共有工行、农行、中行等8大银行,营业网点数共49个,比2014年底增加7个。2016年1—9月,江海区存、贷款平稳增长。截至9月末,江海区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合计210.10亿元,比年初增加20.27亿元,增长10.67%;辖区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合计67.84亿元,比年初增加3.46亿元,增长5.37%;江海区银行机构存贷比为32.28%,比2015年同期增加0.28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高新区(江海区)金融业各项指标运行良好,金融业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不断加强。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积极推动企业积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高新区(江海区)自主培育的上市、挂牌企业为全市最多(共9家)。特别是近两年,借“新三板”在全国扩容和做市商制度引入的契机,高新区(江海区)加大对政策宣传和企业的发动,先后储备了意向进入多层次资本融资的企业超20家,与券商成功签约的企业有10家,其中2014年江门市地尔汉宇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广东聚科照明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2015年励福(江门)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蒙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陆“新三板”,为打造资本市场“江门板块”奠定了良好基础。去年设立的全省第二家高新区金融服务中心,先后引入了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和广州股权交易中心在高新区(江海区)设立江门分中心,并设立BBB级以上企业免费直接挂牌的信用评级板,在三大区域性股交中心挂牌(注册)的企业已超30家。其中,江门市江海区汇通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在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通过“2015汇通小贷债”形式成功融资3000万元。

加入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

推动金融创新发展国际化

在全国大力推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大背景下,2016年6月,由张江高科技园区联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济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家国家级高新园区联合发起成立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29家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成为第一批会员。信用联盟成立的宗旨跟江门高新区信用体系建设是密切吻合的。同年8月,江门市金融局主要领导带队赴上海张江,就信用体系跨区域合作、我市加入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进行对接洽谈。双方通过对接交流,取得了合作共识。

据悉,信用联盟将着力打造成一个全国企业信用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引导和帮助联盟成员开展信用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以信用联盟为整体争取更为有力的信用政策。同时,信用联盟将积极推进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体系跨区域合作机制落地,共建园区统一信用服务标准和信息互通的奖惩机制,推动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体系的建设落地。

“江门高新区加入全国高新技术园区信用联盟有利于建立张江、江澳信用评级的互认机制,发挥张江、江门两地中小微企业第三方信用评级体系优势,把信用评级优秀的中小微企业推荐给澳门金融机构,引导企业与国家金融市场对接,争取利用澳门资金降低企业成本,把中国信用评级标准与国际金融市场接轨,实现互相借鉴、互利共赢。”高新区(江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相关链接

高新区(江海区)科技创新驱动领跑全市

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坚持以高新区为主导的发展理念,主动对接省“珠西战略”,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三大主要发展任务,明确了“珠西创城、侨都硅谷”的战略定位。同时,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投入为主体,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抓手,充分调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民间资本参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是科技创新驱动领跑全市。坚持推进全市科技创新“五个一”专项行动,构建了“产业+创新平台+研发机构+孵化器+科技金融平台”五大科技创新体系。围绕三大主打产业,大力推进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城市核心区、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中国(江门)“侨梦苑”华侨华人创新产业聚集区和全国博士后创新(江门)示范中心等5个国家级创新驱动发展平台建设,促进科技产业金融相结合。目前,全区建成和在建的孵化器、加速器已达23万平方米。新认定国家级孵化器培育单位1家,市级孵化器4家,众创空间5家,其中启迪之星成为江门首个国家级众创空间,在孵企业87家,毕业企业31家,培育出聚科照明、普加福光电、朗天照明等获得风投的优秀项目。火炬大厦已建成并交付使用,总部科技园、珠西云谷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正加快推进;现有各类工程研发(技术)中心达46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49家,预计2016年R&D经费占GDP超2.9%,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8.68件,均居全市第一;自主培育的上市、挂牌企业为全市最多(共9家)。

二是经济发展质量全面提升。近年来,高新区(江海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附加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三大主打产业,初步形成了LED、机电、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特色产业集群。全区目前共有规上工业企业200多家,年总产值超500亿元。截至2016年11月,全区先进制造业增加值、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比分别达53%和33%,分别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6和25个百分点。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