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市场经济 > 北航牵手成都总投资百亿 推动产业成链条、成集群发展

北航牵手成都总投资百亿 推动产业成链条、成集群发展

发布时间:2016-09-13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1066
  成都已正式吹响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号角,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
  在9月11日召开的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表示,“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创新为魂,我们把创新驱动作为第一动力。”唐良智在会上表示,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把创新创业抓起来,作为城市发展的动力,是他从去年以来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项工作。
  处于新旧动力转换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从何而来?成都给出的答案是,创新、改革、开放、人才“四轮驱动”。
  记者注意到,在上个月举行的成都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唐良智曾公开表达这一构想,“到2025年,成都将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基本建成西部重要科技中心、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在这一进程中,与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将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按照规划,未来3年,成都将以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着重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
  实现这一目标,以“创新为魂、科技立城”的成都科学城肩负着重要使命。8月30日,成都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成都科学城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全力打造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项目总金额达到114亿元。这是继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高等学府的研究机构进驻后,成都的高校“朋友圈”再添“实力嘉宾”。
  与此同时,在创新引领之下,成都应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经济实力?“要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命根子,抓住项目投资这个牛鼻子。”唐良智说。
  大视野 建设西部科技中心
  重点聚焦基础性、关键性科学领域,增强城市基础科学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世界一流创新企业。
  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既是成都必须肩负的国家使命,也是成都面向未来发展的现实需要。
  据悉,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要任务是: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其中,成都已提出,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表示,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成都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第一动力。他表示,成都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和创新引领行动,按照“12345”的总体思路,抓好全面创新改革这个“一号工程”,提升城市创新力、创业力、创造力,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西部科技中心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唐良智表示,重点聚焦基础性、关键性科学领域,增强城市基础科学实力和原始创新能力。着力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科研机构和世界一流创新企业。
  实现这一目标,成都科学城作用十分重要。就在半月前的8月30日,成都与北航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成都科学城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全力打造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项目总金额达到114亿元。这被视为成都“校院地合作”的典范之一。
  站在新起点上,成都谋求新跨越。随着北航落户成都,成都加速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再获助力。
  大创造 智力资源汇聚成都科学城
  在成都科学城内布局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待国家级科研机构大量聚集以后,就可能派生出大量优质企业,形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活力城市,成都把创新驱动放到了第一位。“留给科研的空间决不能挤压。”唐良智前日在会上强调。
  在北航项目落户之前,已有 7个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确认被引进。除了电子科技大学“天府数智谷”创新基地、四川大学天府创新研发中心,还有北大光华管理学院成都分院、清华四川能源与互联网研究院、中科院成都分院新园区、同济大学创业谷西部基地、斯坦福天府研究院……可以想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名单还将更长。
  在中国科学院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国家战略创新与发展研究会副理事长吕本富看来,北航牵手成都有因可循,“成都已经成为国内的四大创新创业中心之一,当地有创新创业的氛围,并且成都高校的IT专业实力很强,有足够的人才支撑。”
  吕本富向记者表示,高校如果是孤零零的,往往发挥不出集体效应,相反,如果智力资源越集中,越容易交叉融合产生“杂交优势”,“成都是西部的科教中心,这也就不难理解高校、研究机构扎堆聚集了。”
  成都科学城正向着“西部创新第一城”的目标迈进。短短两年,已从当初的“一张白纸”上浮现出“一座城池”的骨架,并且,其正逐渐成为西部创新要素聚集最多的地方,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通道正在被打通。
  一组数据或能显示这座新城崛起的速度。今年以来,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突出项目开工建设和重大项目招商引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双过半”,上半年预计实现GDP127亿元,增长12.3%,签约引进重大产业项目31个。
  记者注意到,早在今年4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成都天府新区俯瞰初具雏形的成都科学城时表示,如今科学城的蓝图已经绘就,框架基本形成,要做新经济核心区,新动能拓展区,打造四川发展新引擎。
  以“创新为魂、科技立城”的成都科学城,之所以被寄予厚望,很大程度上是因其使命、定位、思路,高度契合中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所需的新经济形态和新动能诉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成都曾建议,在成都科学城内布局建设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因为当国家级科研机构大量聚集以后,就可能派生出大量优质企业,形成重要的经济增长点。而这正是新经济的新特点,新动能的动力源。
  “天府新区要围绕‘大创造’定位,加快‘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打造西部新兴增长极。直管区要突出抓好成都科学城、天府商务区和产业合作园‘三大板块’建设,加快天府新区西区产业园和新兴产业园发展。”唐良智前日表示。
  大项目 北航牵手成都总投资百亿
  北航与天府新区开展合作,共同在成都科学城打造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分别与新都区和彭州市合作,开展北航成都航空航天发动机研究院和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两个项目
  早在今年3月,北航材料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华明第一次来到成都科学城时,他就在想,“一定要把这个地方推介给北航”。两个月后,北航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军带着十多人的考察团来到成都,一眼就“相中”了这里。
  8月30日,成都市与北航在天府新城会议中心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在区位、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全力打造“一体两翼”的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此次签约共涉及项目7个,签约总金额114亿元。
  所谓“一体”,是指北航与天府新区开展合作,共同在成都科学城打造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两翼”,则是指北航分别与新都区和彭州市合作,开展北航成都航空航天发动机研究院和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两个项目。
  作为此次合作的焦点,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项目备受瞩目。按照计划,该项目将形成北航创新研究院、北航研究生院、北航创新科技园和北航天府国际交流中心,“这就使创新研究、落地孵化、人才培养、国际交流合作密切结合起来。”北航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表示。
  北航创新研究院还将引入6位“两院”院士的项目到成都转化,以实现相关先进科研成果在成都科学城的产业化应用,推动军民融合发展,打造成都、四川乃至西部转型发展新引擎。
  据了解,首个院士项目--由北航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惠彬负责的获得国防科技一等奖的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装备项目已完成注册程序,成立了公司,实质性推进该科研成果在成都实现转化。
  徐惠彬希望将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建设成为成都的又一靓丽名片。
  对于成都而言,此番携手北航或是打造校地合作“典范之作”的良机。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曾表示,这个项目的价值,不仅在于114亿元的巨大投资,更在于其为校地合作带来“更具可持续性的模式”。
  大产业 推动产业成链条、成集群发展
  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和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推动产业成链条、成集群发展,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
  高校依城而立,城市因校而兴。事实上,成都加速建设西部科技中心的“底气”,远不止成都科学城。
  56所高等院校、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3名“两院”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98人、超70万名在校大学生……成都坐拥西部最雄厚教育与科研资源,不仅为其创新创业提供了强大源动力,也让校院地协同项目被各方寄予厚望。
  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曾公开表示,大学是城市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他希望高校能够成为引领创新创业的“弄潮儿”。
  他指出,新常态下,创业经济、智慧经济的突破性发展正当其时、风帆正劲。“可以说,创业革命对21世纪的影响,将相当于甚至超过工业革命对19世纪、20世纪的影响。创业已经成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发展强大动力。”
  创新与创业紧密相关,在创新引领之下,城市的发展,基础在经济、支撑在产业。
  唐良智前日表示,“要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命根子,抓住项目投资这个牛鼻子,强基础、扩规模、优结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城市经济实力。”在他看来,工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是城市强盛的根基,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和能动轴。
  成都早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实施工业强基行动,加快建设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要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年度计划,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平台承载大发展,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筑牢城市发展基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5%。”“要夯实工业发展平台、狠抓工业大项目促建,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3+N’工业园区布局,全市完成技改投资1600亿元、工业投资2000亿元以上。”
  目前,成都提出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等优势产业和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产业为代表的新经济,推动产业成链条、成集群发展,培育万亿级产业集群”的发展目标。
  实现这一目标,除了引进和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产业龙头项目,还需进一步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成都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要直接服务于一流大学、一流院所、一流学科的建设,推动“三权”改革的抱团突破,两三年内打造至少10家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服务于成都的多个千亿产业。
  回溯过往,高校与城市之间一度为“院墙”所阻隔,丰硕的科研成果被锁在“象牙塔”内。成都近年来一直在积极谋求与高校院所建立“亲密关系”,意欲推倒横亘在高校与城市之间的那堵高墙,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通道,为实现校院地合作“1+1+1>3”奠定坚实基础,为创新驱动城市发展提供一种新范式。
  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
  未来3年,成都将以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转型为目标,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着重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实现这一目标,以“创新为魂、科技立城”的成都科学城肩负着重要使命。
  在9月11日召开的中共成都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成都市委书记唐良智表示,“加快建设西部科技中心,加速融入全球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百天吸引北航114亿元投资
  5月,北航到成都考察,8月便与成都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不过百日,北航决定将114亿元的巨大投资放在成都,与天府新区开展合作,共同在成都科学城打造北航西部国际创新港,还分别与新都区和彭州市合作,开展北航成都航空航天发动机研究院和北航成都航空动力创新研究院两个项目,这体现了北航对成都区位优势、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充分肯定。
  也正因成都具有如此强大的引力,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成都速度、成都奇迹。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