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融资 > 投资大融资难 养老地产是不动产平台

投资大融资难 养老地产是不动产平台

发布时间:2014-08-07 来源:投资界 1000
  随着养老地产出现的越来越多,关于养老地产的发展路径在发生偏离,如果说之前的“产业地产应让政府做开发商”是因为整合在其中的功能最大化,那么养老地产中,地产的功能则愈发边缘化,甚至就是一个“不动产平台”而已,所以养老地产的地产属性其实已经无限薄弱。

  首先,养老地产在选址上。

  这个各方之间的矛盾体现的比较突出:开发商出于成本考量,一定不会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做这样一个产品;政府作为“开发商的开发商”,也不愿意把高价土地卖给养老开发企业,因为他要考虑“相邻土地的价值衍生”等关联问题,但消费者站在自己立场上,觉得风烛残年已然落寞,再去一个待成熟地区于心何忍?!

  其次,养老地产在配套上。

  关于养老地产的配套,又碰到和产业地产一样的整合力匮乏问题。一般而言,养老地产是跟着医院而建的,但并非是个医院就能承接养老地产所需要的护理功能,这样一刀切下去,三级甲等(周边)才能做养老,辐射范围就已经凤毛麟角了。

  其三,养老地产在运营上。

  纵观上海几个比较知名的养老地产,目前的状态可以用“叫好不叫座”来形容和概括。知名如亲和源,尽管已经成为上海养老地产的旗帜代表,但站在企业主角度,它未必算是成功案例。

  这里面有几个政策壁垒:

  土地属性。还是因为没有关于养老地产的土地支持政策(但不乏养老地产的资金补贴政策),所以土地属性决定了“不能出售、不能分割”,开发商逐利本色到哪里去兑付?亲和源采用的是“会员卡”销售模式,从其背景来看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做法,但“一百万买一套房,OK;五十万买张卡,NO!”

  市场消费。就算改卖为租,因为养老地产在投入方面的高企,势必月费也超出了一般人的消费能力。以复星集团在上海的一个高端养老项目而言,内部设施的容量可以说尽善尽美,但其5000-30000不等的月费,对没有高收入、高收入子女、政府补贴的老年人而言,承受力有限。

  以房养老。这是一个“在办公室算得过来”的逻辑方案,但中国人的传统思维一定碰到掣肘,对子女而言“父母把本可以作为遗产的房子交给开发商或基金”,尽孝的结果是“只尽孝不回报”,站在人性角度而非卫道士标准而言,这个注定推行不了,要问理由,一句话“中国国情”。

  其四,养老地产在账本上。

  中国房地产发展下去,金融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养老地产的现状,注定面临两个尴尬:

  银行有没有支持养老地产的措施?当银行作为一个独立商业机构时候,逐利也是它的首要功能,没有政策施压,站在银行立场,因为养老地产的“盈利模式不清晰”,盲目做善事是不合理的。

  今天叫嚣做养老地产的开发商或运营机构,内心都有一笔账:前者是看中越来越难拿的土地,后者是看中越来越清晰的补贴。

  圈地是所有主题地产的终极归宿。面对住宅用地的价格、商办用地的招商压力,以包括养老地产在内的形式拿地,待政策松动或灰色公关成功变性,抄近路走上短平快的可售物业之路,是很多开发商敢想不敢说的动因。

  养老地产的运营方,不敢说多数,但至少半数是冲着政府床位补贴而来,所以网媒经常遇见“没有做过养老的老板要死要活地要来做养老”,这又是一个心知肚明的达标方式。

  为什么说养老地产不是地产,因为当它亟待解决这政策、标准、市场、金融等问题面前,一哄而上的结果是可以遇见的,中国特色的“政府指导、银行支持”的急迫性,比去照抄照搬美国欧洲的“形似”更急迫。

  毕竟,我们中国人临摹能力一流。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