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业转移 > 高新产业江苏“加速术” 让科技成果快速转为产品

高新产业江苏“加速术” 让科技成果快速转为产品

发布时间:2016-08-16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604
  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各类开发区趋于同化,正步入深刻调整阶段。
  针对此现象,2015年6月,江苏着手进行改革,将对高新区的考核权属划从商务系统划归到科技系统,目的是按照各类开发区的不同定位分别考核评价,施行分类指导、各展所长、特色发展,更好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与北京上海等“国家创新中心”所不同的是,本轮江苏的创新驱动战略立足于制造业实体和产业基础,以建设成为“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为主要目标任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在落实上述目标中,高新区是最主要的载体,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项目和产业的落地则是路径。
  营造科技创新的生态
  高新区如何再定位?
  在科技部组织的“国家高新区”调研中,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较为关注的是“南京华飞案例”。作为历史上江苏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华飞未对CRT产业技术的革新作出反应,几乎在一夜之间破产倒闭。
  江阴市委常委、江阴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冯爱东表示,以全国最大的金属制品企业江阴法尔胜集团实现“麻绳、钢绳、光绳”三次重大技术升级的案例剖析,这是发展中未注重内生动力,也与中国企业应对国际化经验和科技创新体制的束缚有关。
  针对技术的不断突破并可能引发产业的颠覆,江阴高新区与科技系统联合并借助外力,以“区域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合作机制建立了“技术库”,这适应了产业门类的需求,也同时为高校科研院所新技术的转化提供了渠道。
  “每个月都会有针对某个产业重大技术前沿的拜访。”江阴科技局局长赵志军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江阴中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副总经理陈涛介绍,该中心的任务就是引进和研判最新的国际技术,使“国内-国外”对接,且制度设计上建立市场机制,从成果转化中获益。在这一思路下,江阴高新区已完成了国内外300多个重点产学研项目合作,培育出了100多个行业的“隐形冠军”。
  本次调研中,地方推荐较多的是“医药产业”,这主要以药品和医疗器械为主,对传统渠道来源产品进入市场提出了挑战。科技部资源配置与管理司副司长刘智敏指出,作为最基本的民生领域,这与最新的科技成果不断突破和转化有关,也得益于中国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为市场释放了改革红利。同时,产业与资本的融合,也促动了科技管理体制如何更加适应市场的改革创新。
  江阴的一位官员透露,如果根据新《预算法》,政府早年对江阴远景新能源落地的支持就不“合法”。如果不是组工系统敢于突破当时的政策限制,这个新能源企业或许就不会诞生。
  苏州市委常委、苏州高新区党工委书记、虎丘区委书记浦荣皋则提出,从高新区“引领、示范”等角度看,引进或转化的科技成果和项目不一定要成功,当下高新区的发展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指标,不能急着产业化。科技创新需要培养 ,只有条件具备才能成长大树,因此关键是“土壤”的问题。
  “我们为的是人才的成长环境,换言之,是科技生态。”苏高新党工委委员、虎丘区委常委钮跃鸣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有一个引进的海外高级人才本身的项目没有成功,但他却换了一种思路,为我们带来了另一个成功的项目。”
  浦荣皋认为,提供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是一回事,但能否留下人才,让其扎根,非科技系统诸如法律、成长等措施的配套,更能显示出地方政府的“胸襟”和创新服务意识,以及长远的发展目光。
  科技成果如何加速转化
  科技成果如何加速转化为项目,继而进入商业化完成创新流程?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在苏高新的整体落户颇为典型,苏州医工所属于中科院的整体编制,但其主要方向在于技术的应用,完全符合江苏的产业需求。
  苏州医工所副所长武晓东教授介绍,列入国家863重大项目、所里经过5年科研攻关的“流失细胞仪”项目刚刚获得了国家验收,目前正处于产业孵化阶段,且该项技术以1500万元转让给上市公司中生北控生物。
  在中试阶段,“半成品仪器”的体积和重量分别只有国外同类进口产品的1/3、1/2,数据收集更快,价格也只有进口的一半。武晓东教授对此解释,一是有前沿理论且获得国家支持,二是国内国际市场有庞大的需求,三是未来下线产品瞄准国内空白、替代进口,四是苏州医工所有技术设备和技术制造基础,五是苏高新拥有随时建立工业生产线的条件以及制度创新载体。
  从流程看,首先进行的是“科研成果的输入”,这需经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联合成立的技术委员会和投资管理委员会一起决定。
  接下来是“两条腿”走路的“中试”(放大)阶段,投管会负责遴选项目、确定权益、协议细则。在资金注入上,医工所、风投、企业和银行各承担50%、30%、10%、10%,而医工所占一半是因为以科研机构的身份承担更多风险,让资本市场更快下决心“投资”。
  筹集资金过程中,也就进入了“加速器”阶段,由技管会成立多个项目公司,分别对接机械工、软件、临床等中心,由此进入成果转化的“中试阶段”,并辅以信息、质量、法规、招商等部门以及完成定型文件、知识产权、注册认证等流程。同时,研发人员和市场人员也进入“双跨阶段”,地方则提供诸如临床医院、服务代理等周边支撑配套。
  然后就来到了公司成立和产品输出阶段,医工所、风投等获利撤出,公司、创投等后续资金进入,完成批量生产所需要的工艺、图纸、规范流程、零配件选材等流程,再由生产企业介入批量生产、推向市场。至此,将产业化风险高衍化到产业化风险低的阶段,完成循环。
  对苏州医工所这个科研单位而言,整个过程完成了最重要的“人才输出”,科研人员通过流程转身为市场人才,成果得以孵化、投资得以收回;而对高新区来说,则获得了一个“刚刚毕业、进入社会”的公司和产业。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能够完成整个加速流程,另一个关键的核心是苏高新成立的两大平台,即分享医疗器械发展投资基金和国科医疗科技发展公司。这是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嫁接整个流程的载体,实现技术、人才和资本的有效结合,加速了孵化、提升了成功率,是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加速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高新则将上述转化方法论提炼为“引种子、建苗圃、培森林”,与苏高新和苏州医工所的探索略有区别的是,受限于县级城市的“能级”,则主要将“加速”过程列入企业,由科技部批准建立的县级市第一家国家级建设试点单位人才创智园主导。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