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经动态 > 惠州将按“一园多区”模式 建中韩产业园

惠州将按“一园多区”模式 建中韩产业园

发布时间:2016-05-30 来源:南方网 692
  财政每年投10亿元引才,2020年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赣深高铁、广汕铁路建成后惠州将融入广深港“半小时生活圈”,即将启用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7日,惠州市市长麦教猛上线省政府门户网站“市长在线访谈”栏目,就“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接受专访,并回应广大网友和南方日报等媒体观察员关注的问题。
  “十二五”期间,惠州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跃升至全省第5位,“十三五”是发展“黄金期”。麦教猛介绍,惠州将在2017年,比全省提前1年,比全国提前3年,实现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三五”惠州经济总量将突破5000亿元,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实现更有质量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惠民。
  他透露,惠州将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圈层”,而在平台方面,将依托仲恺国家 级高新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韩(惠州)产业园区和潼湖生态智慧区,进行“四区联动”,高标准建设中韩(惠州)产业园,把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为惠州“硅谷”。 ●南方日报记者 周欢
  关键词:创新驱动
  构建“三大圈层”发力产业中高端化
  “十三五”时期,惠州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好质量更高水平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定为核心目标,力争2017年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和GDP比2010年翻一番、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成为省创新型城市,2020年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
  如何实现?麦教猛称,对惠州来说,唯有走创新驱动发展的路子。“从发展方式来看,以规模扩张为主导的粗放式增长,要向以质量效益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转变。从产业层次来看,要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变。从发展要素来看,传统要素主导发展要向创新要素主导发展转变。”
  去年,惠州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1+6+N”系列文件。麦教猛介绍,该系列文件提出了构建创新驱动发展“三大圈层”:由环大亚湾新区和仲恺高新区两大战略平台构成的“第一圈层”,由全市7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构成的“第二圈层”,由全市多个专业镇和工业集中区形成的“第三圈层”。
  临近深圳、香港等地,惠州具有集聚创新资源的区位优势,而海外孵化器建设是惠州的抓手。麦教猛说,惠州主动对接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大力开展科技合作。“我们在全国率先探索‘海外研发、惠州孵化’模式,在美国波士顿、德国科隆等地设立了海外孵化器,去年成功引进了德国锡根大学库特纳教授领衔的无人机项目。”
  麦教猛表示,惠州主动对接深圳,学习深圳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积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人文环境,加快引进深圳先进技术成果、人才资源,积极承接优质产业溢出。同时,在文化创意、工业设计、金融服务、高端人才等方面加强与香港合作。
   关键词:扶持政策
  财政科技创新投入3年至少30亿
  科技创新需大量投入。麦教猛回应称,惠州提出2015-2017年市、县两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总量不少于30亿元。“这是去年定的,从现在的情况看,只能多不能少。”
  他说,惠州已制定了针对新型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等方面的9个配套政策,“真金白银”扶持。“在每年的科技计划项目中,对通过专家评审的创新创业项目,每个给予20万元至100万元的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对认定的省级、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分别给予奖励资金100万元、50万元,对支撑和引 领全市科技进步、高端人才培育、产业升级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新型研发机构,采取“一院一策、一事一议”的方式,给予更大力度的扶持,最 高1000万元;新型研发机构还可按照近3年投入科研仪器、设备和软件购置经费最 高25%的比例申请扶持。
  “我们每年统筹安排1亿元,激励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麦教猛称,去年惠州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32亿元,增长106.7%,推动了325家规上企业投资实施技术改造,35家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了“机器换人”。
  “今后还将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或增加相关配套政策,‘缺什么就补什么’。”
  科技创新,企业的热情很关键。据介绍,惠州市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研发成果、专利申请90%以上都在企业。
  “十二五”时期,全市财政科技支出达55.8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1.11%上升到2015年的2.4%,年均增长超过30%。“今后几年,在政府扶持政策带动下,全社会研发投入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麦教猛说。
  关键词:平台支撑
  潼湖生态智慧区将建成惠州“硅谷”
  深圳打造了南山样本,广州有“北斗七星阵”,东莞有松山湖,惠州呢?麦教猛表示,惠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战场是“第一圈层”中的仲恺高新区。
  仲恺既是国家 级高新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又包含规划建设中的中韩(惠州)产业园区和潼湖生态智慧区。“我们将充分利用仲恺高新区‘四区叠加’的优势,大力推进‘四区联动’,打造惠州创新发展的‘绿色引擎’。”麦教猛说。
  去年10月,仲恺高新区核心区成功纳入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麦教猛透露,按照国家和省的要求,正加快制订具体实施方案,重点在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方面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推动示范区加快建设、高端发展。同时,强化示范区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互动,促进产、城、人的深度融合、和谐发展。
  记者了解到,位于仲恺西部的潼湖生态智慧区近日已上升为省级发展战略平台。省“十三五”规划把潼湖生态智慧区与深港创新圈、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广州科学城、中新(广州)知识城一起列为“建设珠江口东岸科技创新走廊”的五大平台。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发改委印发工作方案,要求惠州先行先试、对潼湖生态智慧区加大政策创新支持力度,为全省提供经验。
  “我们将突出‘生态’‘智慧’两个关键,把潼湖生态智慧区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广东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实践区、珠三角创新要素集聚区和惠州智慧城市引 领区。”麦教猛称,简要讲,就是把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成为惠州“硅谷”。
  关键词:人才建设
  高水平创新团队最 高资助1000万
  周边有深圳、广州等城市,惠州靠什么吸引人才?麦教猛表示,惠州有四大优势——人才政策优、生活环境好、发展机会多、服务效率高。
  他说,今年初惠州启动“人才双十行动”,财政每年投入10亿元,用于人才工作。例如,5年内建成1000套以上人才公寓;对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最 高给予1000万元经费资助;对引进的院士、国家最 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等顶 尖人才奖励别墅一套,市财政给予一次性专项工作经费资助100万元等。
  在生活环境方面,惠州有“好山好水好空气”,还有便捷的交通。麦教猛介绍,贯穿惠州的赣深高铁、广汕铁路预计今年动工,深惠城轨也紧锣密鼓开展前期工作。“建成后,从惠州前往深圳只需20多分钟,去广州和香港都只需半个小时,融入珠三角‘半小时生活圈’指日可待,而且惠州的创业成本和生活成本相对较低。”
  他还表示,惠州的发展机会很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创新创业者落户,每年新设立的各类经营主体6万多户,其中企业1.8万多户。
  在服务效率方面,惠州的政府公共服务满意度连续4年居全省第一。麦教猛还透露,惠州与省人社厅共建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即将挂牌运营,将打造立足惠州、面向广东、辐射全国的一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预计每年能为2000多名大学生进行创业培训,成功孵化100多个团队。
  人才不单靠引进,还要培育,惠州如何补高等教育“短板”?对此,麦教猛回应称,正与国内外相关名 牌大学洽谈商议合作办学。
  据介绍,惠州将积极实施“高端引智”策略,引进国内外名 牌大学来惠办学。特别是中科院“两大装置”落户惠州,将聚集一批高水平科研团队和超过1000名的高科技人才,惠州将抓住契机,力争到“十三五”末形成“2 10 N”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关注
  中韩(惠州)产业园剑指惠州创新高地
  位于仲恺的中韩(惠州)产业园,是我国继烟台、盐城之后的第3个中韩产业园,也是广东唯 一一个。因此,该园区的规划建设情况备受关注。
  麦教猛在回答南方日报记者提问时介绍,中韩(惠州)产业园初步规划起步区面积约24.8平方公里。“我们将采用‘一园多区’模式,努力将中韩(惠州)产业园建设成为尖 端电子信息产业城、中韩文化创意集聚区、中韩科研合作交流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平台。”
  他告诉南方日报记者,目前惠州正在加快推进中韩(惠州)产业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同步做好城市空间、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形成科学合理和全面系统的规划体系。“我们将采取‘边规划边招商’的模式,依托惠州现有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以高端电子、智能装备为核心,制定重点产业投资促进计划,一手抓大企业集团引进,一手抓科技型中小企业落户。”
  据透露,中韩(惠州)产业园将以高端电子、智能装备为核心产业,发展高端业态和优势产业,打造新时期惠州乃至广东创新开放的新高地。
  麦教猛表示,近期惠州正积极推进万泽美浦森、中韩智慧物流园、韩国CJ生物科学、韩国坡州书城创意文化基地、韩华透明导电薄膜等一批优质项目入园落户。在吸引韩资企业进驻的同时,惠州也鼓励企业“走出去”,到韩国去投资。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