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园区资讯 > 扬州国家高新区如何打造区域创新集聚区?

扬州国家高新区如何打造区域创新集聚区?

发布时间:2016-04-06 来源:科技日报 1077
  扬州国家高新区作为地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主阵地”和“引 领者”,将如何来打造区域创新集聚地?扬州市科技局局长杨蓉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将抓住新时期产业发展规律,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集聚丰富的创新资源,加快创新体制机制,全面优化提升发展环境,把高新区打造成产业特色鲜明、比较优势突出的产业集聚地和创新集聚区。”
  建载体,造先发优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扬州高新区按照“集中布局、集约用地、集聚产业”的原则进行统筹规划,以“特色园、园中园”建设为抓手,着力加大空间整合、产业整合和资源整合力度,已形成以数控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生物技术、新型光电、现代服务业三大新兴产业为支撑的“一主三新”发展格局。
  市科技局副局长钱东介绍,高新区始终把创新驱动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方略,以争创自主创新先导区为目标,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着力突破区域、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瓶颈,充分释放和发挥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优势和潜力,形成了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现代服务业的配套优势、传统产业的品牌优势,全面推进创新型经济发展。
  高新区内,建有国 家 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留学生创业园、江苏省数控机床研究院等一批国 家 级、省级创新创业平台,其中仅中科院扬州中心已建11个分中心,还有10所著 名 大学研发机构和项目孵化基地。近三年,累计专利申请量达3123件,累计专利授权量达1526件。
  除此,高新区科技金融发展迅速。目前,已成功创成省级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从而为全面推进科技金融工作提供了实践基础,为高新区企业发展提供了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如今,在园区注册的创投机构达13家,基金规模达13.3亿元,是江苏省科技金融合作创新示范区、苏中苏北首 个省级创业投资集聚发展示范区,也是上海股交中心在苏中地区的唯 一合作伙伴。
  “我们为加快构筑科技金融共同体,学习借鉴深圳等地经验,在省内率先启动科技企业上市基地建设,力求使基地成为培植"小巨人"企业的摇篮、助推企业上市的服务商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目前,已有焊接机器人、智能静电湿式除尘设备等14个具备上市前景的科技项目落户基地,总投资超3亿元。”杨蓉说。
  新定位,破解发展难
  记者从扬州高新区发展规划中看到,今年起,高新区将立足资源条件和现有基础,要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抓手,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尽快形成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发展集聚化、产业竞争力高端化的产业集群,逐步推进产业向“细分、高端、服务、集群”转型,重点发展智能装备、生物技术产业两大主导产业。
  这是高新区产业发展的新定位。杨蓉说,“按照"完善产业链,专业化集聚"的原则,把数控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为支柱产业,把生物技术、新型光电及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培育成新兴产业,从而推动扬州高新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为把扬州建设成为江苏省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但事实上,扬州高新区面对区域经济的竞争加剧,以及环境资源约束日趋严峻和高端人才短缺等诸多因素的挑战。如何破解?“从区域层面及战略高度视角,市委市政府将出台重点支持政策、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引进高端实用人才、实施创新企业培养工程、加大科技金融服务等,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钱东说。
  扬州高新区在发展智能装备上,将通过“特色升级、新兴切入、核芯带动”三种途径,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培育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数控装备制造业集聚发展的优良环境,形成传统制造装备、新兴制造装备与智能制造装备齐头并进的新格局,成为全市传统机械装备制造业升级的“加速器”,建设国内领 先的数控装备制造集聚区。
  同时,逐步完善数控装备制造产业链,实现“政+企+院”联合发展的模式,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培育,逐步壮大产业规模、强化产业集群效应,实现政府、企业和科研院所的无缝衔接。扬州高新区在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上,将以生物健康产业园为核心载体,深入挖掘和整合多方力量,走“错位化”发展道路,研发先进生物制剂,制造数字化诊疗装备,培植高端养老产业,并推进抗尘肺一类新药、菲蒙保健品等一批生物医药项目建设,带动生物环保及技术服务业快速崛起,以及打造健康养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同时,还将着力整合资源,强化创新,开拓国际医药研发外包产业,打造集医药新技术研发应用平台、生物制剂产品产业化基地、高端医疗设备制造推广中心为一体的特色化生物技术产业基地。到2017年,这里要建成60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与50家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或者设立大学科技园,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60家,聚集各级各类科技领军人才100名,园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1200亿元。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