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经动态 > 长沙:产城融合集聚园区向心力

长沙:产城融合集聚园区向心力

发布时间:2014-07-18 来源:长沙晚报 1170
  在过去的30多年里,中国的城镇化速度令人瞩目。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尤其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数以亿计的农民住进了城市,成为了城市居民。

  2013年,长沙城镇化率登上70%台阶,达70.6%,但与周边城市以及国内发达城市相比,长沙城镇化发展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12年,中部六省会城市城镇化率,从高到低的排位分别为太原、武汉、长沙、南昌、合肥、郑州,长沙城镇化率比太原低14.79个百分点、比武汉低9.88个百分点;2013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大城市的城镇化率均已超过85%。

  工业化和城镇化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

  城镇化创造需求,促进消费,为工业化发展提供持久推动力。工业化创造供给,提供就业,为推进城镇化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长沙的14个国家级、省级园区,不是处在中心城区的周边,就是分布在城郊结合部,大多纳入了城市总体规划的“版图”。产城融合,比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急迫、更为重要。为此,市委、市政府给了工业园区一个新的定位:产城融合——做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工业经济综合体,并加快实施两型化管理提标提档行动。

  产城割裂

  阻碍园区与城市融合发展

  产城融合,必须让城市功能更好地服务产业发展。而园区与城市的分离而造成的产城割裂,是长沙一些工业园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全国工业园区存在的共性问题。

  白天热热闹闹,晚上冷冷清清。由于远离城市,没有母城依托,长沙的一些工业园区是在一片黄土地上拓荒起步建设的。

  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但部分园区仍然只见工厂而少见城镇,缺乏社区单元,与相邻的城市也缺乏紧密联系,使园区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作为衡量产出的“计算器”和提供税收的“皮夹子”,没有起到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同样相邻的城市,由于缺乏工业的有力支撑,只能依托有限的服务业作为成长动力,城市始终难以“长大”。工业园区与城市在空间和结构上的分离,产生了产城割裂的问题,也困扰着园区和城市的发展。

  如处于长沙城东的一些园区就面临这种情况。它们与市区主要靠高速公路连接,往来必须经过收费站,交通成本过高。

  虽然经过多年的建设,但由于交通割裂的原因,这些园区在生产、生活配套上尚不成熟,与生产企业运行相关的金融、物流、工业设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与职工生活相关的住房、餐饮、文化、学校、就医等配套建设不完善。这导致园区产业向心力不足,企业留不住工人。

  由于园区生活服务配套较为落后,一到晚上,下班后的工人除了仰望星空就没有别的活动了。作为园区就业主体的工人,往往会尽量压缩自己的生活空间,下班就呆在企业的集体宿舍,有限的消费需求也基本在厂内解决,不与园区发生联系。

  与之相反的是,企业管理者包括较高层次的从业人员,宁可牺牲一定的时间与距离成本,选择居住在市区,日常的消费需求自然也发生在市区。因此,工业园区虽然拥有庞大的就业群体,但很难形成消费市场,园区城镇化规模也很难做大。

  规划滞后

  园区建设的先天不足

  在浩浩荡荡的产业转型潮流之下,工业园区逐步从过去单一的“经济体”转向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综合体”。

  在这一关键节点上,做好产业转型、产城融合的顶层设计就显得极为重要。事实上,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上的滞后,一直是长沙工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由于过分强调工业的集聚和土地利用的统一,以前的工业园区规划和城市规划是分别独立编制的,空间形态和主要功能各不相同,从规划上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

  即使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存在一些集镇区,其用地也受到严格限制,在整个园区中只是一些分散的“点”,在发展方向上也以维持现状和改造提升为主。

  在用地性质上,工业园区以工业和仓储用地为主,辅以对外交通、道路广场和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极度缺乏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

  在空间布局上,尽管工业园区按照主导产业规划了若干集聚区,但在实际操作上,引进的企业往往不按照划定的区域落户,各种类型的企业混杂分布。

  如在长沙有的园区,食品厂紧邻的竟是化学制剂厂,让人无所适从。

  总之,缺乏一个有机联系的规划导致了工业园区建设的先天不足。

  如长沙现有的14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分布面积较广,有些分布在城区内部,有些分布在城郊地带,有些分布在下属县市。而园区所在地的区位环境、地理条件、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集中程度等因素都影响园区的发展进度。例如隆平科技园、天心经开区等城内园区,受园区土地限制,难有足够的场地安置新进企业,加之交通较为拥挤,不利于园区企业货物流转。

  今天的园区就是明天的城区,担负着新型工业化基地、新型城镇化腹地的双重使命。目前,长沙总人口722万人,城镇人口近510万人,面对新一轮的产城融合浪潮,应坚持规划先行,用规划指导建设的原则,重新对园区进行高规格、高品位的全面规划。

  人才缺乏

  工业园区发展急需“第一资源”

  产城融合的终极目标,是让工业园区中的人才、产业和城市共同成长、壮大。人才在很大程度上,是工业园区发展的“第一资源”。

  靠什么发展产业,建设宜居宜业的城市?关键是依托强有力的人才资源,在这一方面,昆山高新区的链式发展路径让人眼前一亮。

  “引进一名领军人才、组建一支创新团队、孵化一个科技项目、兴办一家高新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昆山高新区的链式发展路径,给园区带来了变化,一大批特色产业集群的异军突起,大大增强了园区的综合实力。

  国家“千人计划”中的“千人”,是我国人才金字塔的顶尖专家,而作为国内首家设在县级市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昆山高新区拥有18名“千人”。这得益于昆山高新区不断完善科技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招才引智活动,积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

  由“千人计划”人才张乃千及其团队创办的苏州能讯高能半导体2011年落户昆山高新区,投资3.8亿元建设了我国第一个氮化镓电子器件规模生产工厂。无论是技术还是规模,该公司在国际上都首屈一指,引领我国无线通信和半导体两大产业的发展。

  而与之相比,高素质人才相对紧缺,也是长沙工业园区产城融合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沙除高新区成功获批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在招才引智方面可圈可点之外,大多数的园区在这一方面仍需加大力度。

  不光是领军人才缺乏,从用工情况来看,2013年长沙园区规模工业企业有专业技术人员5.9万人,比上年增长4.4%,但低于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增速1个百分点。

  此外,从对部分大企业的调研结果来看,用工成本上升明显,人才缺乏,特别是高素质人才缺乏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从2013年四季度长沙267家企业景气调查情况来看, 51.7%的企业认为生产经营的主要问题是用工成本上升,20.2%的企业认为用工短缺,22.5%的企业认为“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是因为劳动力供应不足或高技能人才欠缺,成为仅次于“订单不足”的第二大影响因素。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