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中山资讯 > 打造千亿元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打造千亿元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16-03-15 来源:中山日报 817

  2016年,进入人大代表履职的第四个年头,全国人大代表、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明阳风电产业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传卫依然以创业之初的脚踏实地,拼搏进取,行走在创新、绿色发展的前沿。昨日,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张传卫表示,明阳集团正在和三峡集团强强联手,打造千亿元级海上风电先进装备产业集群,加快产业链资源横向整合,以龙头经济带动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

  ■打造千亿元级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总理在报告中提出,要支持推广节能环保先进技术装备,把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我国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张传卫看来,广东正在进行的珠江西岸大型装备产业集群建设,正是发挥广东制造业发达的优势,拉动广东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战略。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应起到龙头带动作用。

  “我们要以龙头经济带动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加快产业链资源横向整合,为中国创造获得区域支持,促进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张传卫表示,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明阳集团正在和三峡集团联手,打造千亿元级海上风电先进装备产业集群。初期规划的1071万千瓦海上风电,预计每年可生产30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到2020年可占广东省电力消纳3-5%。连同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可有效保障达到7%的可再生能源配额的目标。

  据介绍,三峡和明阳倡导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开放进取的原则,形成了一支主要由广东本地企业组成的产业集群的雏形,包括珠江钢铁、粤水电、珠江电缆、广船等上游供应链。伴随着海上风电产业链的不断成熟,还将进一步吸纳本地和国内外优质合作方。

  “这将加快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集聚,整体的带动和辐射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张传卫说,据初步统计,通过开发第一阶段1071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可带动1000亿元的风机制造、800亿元基础制造和钢材导管架、350 亿的电力输变及配送装备制造、500亿元风机25年的运营维护、350 亿元海上安装工程、1200亿元海上风电运维,700亿元专业作业船舶、150 亿元码头等辅助设施建设、2500亿元EPC 工程,形成近万亿元级的立体式的高技术含量、全球领先的产业集群。

  ■以精益求精的 “工匠精神”提升制造品质

  围绕今年报告中新的热词——“工匠精神”,张传卫表示,中国制造要高端化,必然要求高品质,其中最需要的就是工匠精神。装备产业通过升级走向高端必须依赖创新,推动创新,同时倡导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有力提升产品品质。中国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工业强基的大战略,不容放松。

  “虽然现在都提倡机器换人,但一些关键的技术还是要靠技师、工匠来做。但现在中国的高级技师可能比教授还少。”张传卫说,如果“十三五”期间每年能够培养1万名高级工匠,由国家制定标准,严格评级,那我们的产品质量肯定能好起来。

  张传卫表示,中山的装备制造业企业,更要重视发扬工匠精神,实施一系列重大工业技术改造工程,精益制造,推进中山装备制造业提质升级。在中山发展新型专业镇过程中,传统产业都需要工匠大师。产业升级的同时,工匠大师也需要升级。

  如何实施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人才引进政策,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充分释放全社会创业创新潜能。

  “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张传卫对此表示,明阳20多年能从一家十几个人几万元的小企业,发展成为6000多人200多亿元产值的全球第六大风电产业集团,靠的就是让敢于科研人员得实惠,通过大比例持股、高额回报、重点重大奖励等措施,让科研人员先富、能富、快富,吸引了包括世界一流人才在内的国内外一大批科学家聚集明阳,成为明阳最大的财富。

  ■平均每年花超过45 天时间专业走访调研

  “人大代表履职,需要务实的精神,扎实的调研和深入一线的走访,还需要谋实事、敢担当的勇气。”张传卫表示,今年元旦后,他先后到广东汕头、汕尾、揭阳、梅州等地走访,为粤东西北地区推进清洁能源扶贫计划和广东海上风电开发项目等问题做调研。

  履职四年来,张传卫每年平均都会花超过45天的时间用于专业调研,通过对新能源产业领域的长期调研,他先后提出了开展可再生能源法修订、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机制、为低碳发展立法等24条建议。其中,去年他提出的推动我国装备制造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建议,被评为国家重点建议。

  作为自己创业征程的出发地,张传卫对中山怀有深厚的感情,也一直关注中山经济的健康发展。“明阳的 ‘根’和‘心’,始终在中山。”张传卫表示,企业家是中山未来经济发展的希望和动力所在,并提出“启动中山市企业家素质再造工程”,像培养领导干部一样,来培养高素质企业家,以此带动企业成长进步,推动经济健康发展。

  “我们要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通过不断创新为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以更大的勇气、锐气和朝气,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张传卫说。新闻链接

  “工匠精神”呼唤“工匠队伍”

  “没有扎实的工匠队伍,工匠精神也无从谈起。”日前,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江粉磁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南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培育工匠精神,就必须要培养工匠队伍。

  汪南东表示,他在今年两会上提出建立公共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议,建议在全国各省、市地区建立独立的、提供公共职业培训的事业机构,整合现有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的功能,并提供一系列企业在职培训的开发、顾问、培训及技术转移等多元化服务,增强企业员工及企业的竞争力。

  据调查显示,在广东省,有53.58%的企业对员工开展了岗前集中培训,有44.14%是通过“边干边学”的方式来培训员工,只有2.28% 的企业采取了专业培训的方式。即使部分企业开展了一定形式的岗前培训或在岗培训,但培训时间也非常短,而且缺乏规范性。另外,汪南东也发现,现在,有些培训机构奉行 “拿来主义”,课程照搬照抄,没有自主开发的核心课程,本土案例少,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尤其是深入了解企业培训需求的课程及讲师十分缺乏,这一点已成为制约企业培训的“瓶颈”。

  “供给侧改革需要制造业升级,而升级还包括人才升级、队伍升级。政府把工匠精神写进报告里,是对基层员工的认可。”汪南东说,我们急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培训体系,提升广大制造业基层队伍,培育工匠精神。相关新闻

  广东代表热议“工匠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格力董事长董明珠认为,从国人到日本购买马桶盖事件,值得让人思考,中国产品质量未必低,但如何取得消费者信任是关键,“过去一些企业家逐利而行,或者做代工,抑或仿造别人的,没有创造性,而这是供给侧改革中要改变的。说到工匠精神,企业与其说有什么想法,更不如说是检讨,检讨自己过去的社会责任感。”

  全国人大代表、宜华集团董事长刘绍喜则表示,“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和企业家的必备素养。他认为工匠精神包含的既是用心制造、锲而不舍的态度,也是开放探索的观念,还是诚信果敢、勇于承担的态度与责任。

  刘绍喜认为,随着我国人口红利、土地红利等优势的消失,那个只要敢跑,不顾一切往前冲就能成功的时代已经过去,此外,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面临的竞争对手和竞争环境也在变化。因此,如今的企业或个人想获得成功需要更深厚的内力。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