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产经动态 >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产业地产十条”

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产业地产十条”

发布时间:2016-03-07 来源:园区中国 958
  3月5日,李克强总理所作的2016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全球万众瞩目,那么就产业地产领域而言,这份报告中有哪些干货是值得特别留意的?园区中国特意邀请火花S-Park创始人宋振庆为大家详细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产业地产十条”,重磅独 家,关注产业地产的你,绝 对不容错过!
  一、打造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
  发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互联网+”集众智汇众力的乘数效应。打造 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构建大中小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客多方协同的新型创业创新机制。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培育创业服务业,发展天使、 创业、产业等投资。
  ——《201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与去年一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两驾马车”。今年关于双创的分量较之去年大大减少,关于PPP的内容也基本不见,但这并不能削弱二者对今年社会经济发展将起到的重要引擎作用。但我还是要坚持一贯的观点,双创要紧贴实业,基于产业,有的放矢,理性细分,不要变成一场上山下乡的混乱运动。我希望产业园区运营者既不能妄自尊大和故步自封,也不能小觑了优质众创空间的成长潜力。在互联网和共享经济时代,一些新的业态和理念能够冲击园区生态结构,促进产业链集聚完善。应该重视和利导这股新力量的冲击,将其视为一种良性的竞争和互补,不失为一种助力自身发展的正确姿态。
  二、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产业新城任重道远
  发展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容纳更多的农民工就近就业创业。加强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公开性,促进“多规合一”。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环境。
  ——《201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事实证明,产业与新城良性互动融合的模式是新型城镇化的一条可行路径,其对产业、人口的承载、吸引、集聚能力以及就近城镇化的良好效果,恰恰是控制大城市病和区域发展不均衡的一味良药。在新产城时代,对于相对落后的地区,如何实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统筹”是一个相当有益的探索,也同样是众多产业地产商应该抓住的重要机遇,借此实现新的规模扩张和模式突破。其中尤其要强调的是,PPP模式应该是一种亟需着重去研究、探索、实践和突破的途径,今年PPP在园区中的加速推进应用将属大概率事件。
  三、科技强国,中国创新与智能制造崛起
  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加快建设质量强国、制造强国。到2020年,力争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5%,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201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产业运营商们必须对中国的产业趋势,尤其是全球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走向了然于胸。2015年,工业4.0、世界工厂凋敝、海外制造业撤离转移等不利因素势头继续,中国如何重塑自己的制造业结构与格局,不仅是政府的重任,更是每一位市场参与者的分内职责,创新性地呼应“中国制造2025”,开创共赢的业务模式,助力中国特色的创新与智能制造崛起,产业地产人当共勉之。
  四、区域再造全面开花,描绘产业地产新版图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加快长江经济带发展。制定实施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实施新一 轮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出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新十年规划,支持东部地区在体制创新、陆海统筹等方面率先突破。
  ——《201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游戏路线图和关键节点已经被重置,一张全新的产业地产版图将被绘制,这是一张作战图,也是一张藏宝图,更是一张势力图,不仅是区域再造,更是江湖势力版图的再造,湖北、河南、四川、贵州、陕西、新疆……我们认为,其中将有很大概率诞生出新的巨无霸级别的园区及运营者。我们也相信,在这种区域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和优势重新分配的大潮中,还会有更多善于借势的弄潮儿,奉献出更多经典园区,区域再造的汹涌大潮,注定成为中国产业地产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线。
  五、增加创新改革综合试验区的数量和分量
  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201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这一点可以参照张江园区和苏州工业园等示范园区所获得的国家利好政策,国家是希望打造中国开发区、高新区的升级版本,走出一条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发展道路。不但要促进当下的发展,更要构建面向未来的创新发展模式,完善国际化、开放型创新体系,加快集聚高端创新要素、服务要素和人才要素,更好地参与国际创新竞争。
  六、打好国企改革牌 政府类园区企业整装待发
  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结构调整,创新发展一批,重组 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推进股权多元化改革,开展落实企业董事会职权、市场化选聘经营者、职业经理人制度、混合所有制、员工持股等试点。深化企业用人制度改革,探索建立与市场化选任方式相适应的高层次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者薪酬制度。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
  ——《201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政府类园区企业在中国产业地产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张江高科、招商蛇口、临港集团、东湖高新、苏高新、深圳投控、中关村发展集团、北科建等等都将在国企改革大潮中迎来崭新的机会与挑战。国企本身对于产业地产而言就是一柄双刃剑,政府身份和平台对产业的促进更加有利,但国企原有体制的束缚则是个大问题, 因为战略决策过于行政化,受到国企既有机制的束缚比较多,错失了很多发展良机。借着这次改革与创新的东风,实现这些国企的深刻改制和良性变异,以全新的清新形象棘突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确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如何在政府身份和市场活力之间游刃有余的权衡处置,这将是一种杰出的艺术和智慧。
  七、科技产业加速市场化,产业地产搭建新舞台
  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自主权,砍掉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缛节。实施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的政策措施,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创业创新。大力弘扬创新文化,厚植创新沃土,营造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充分激发企业家精神,调动全社会创业创新积极性,汇聚成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
  ——《201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与去年工作报告相比,政府对科技进步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支持高新技术产业方面着墨颇多。科技成果进行市场化的转化,也是产业地产尤其是孵化器的重要职能之一,在这方面的创新和改革中,产业地产也有机会搭建新的舞台,拓展新的业务。我们正在看见越来越多的产业园区运营商在这种科技成果市场化的领域内进行模式探索,从硬件到软件,从转化基地到交易平台,从市场化机制到多元化载体,都呈现出与以往产业地产形态迥然不同的气象。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产业地产应尽自己一份绵薄。
  八、行政制度深化改革,让市场主导资源配置
  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继续大力削减行政审批事项,注重解决 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问题,对下放的审批事项,要让地方能接得住、管得好。
  ——《201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众多优秀产业园区的成功已经足以成名,这是一场市场化的胜利,市场化的资本介入,终于登堂入室,成为一种经过检验的卓有成效的思维与行为模式。在这种充满活力的模式下,市场化主体和契约化运作将成为主流,,从而对国内园区发展商形成了新的机会、新的挑战和新的格局,并必将最深刻地改变和推动中国经济与区域的发展格局,从而开启一个全新的共赢时代。
  九、对外投资,扬帆出海
  统筹国内区域开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共同打造陆上经济走廊和海上合作支点,推动互联互通、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构建沿线大通关合作机制,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推进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
  ——《201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成功经验之一,以园区输出模式“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重要手段之一,园区模式呈现出抱团出行、聚集效应、带动区域发展等特点也受到越来越多友好国家的重视。而当这种拓展需求和中国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管理配置的需求叠加互促,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出海”合力。海外园区可以承担“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更可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要载体。与企业分散的投资相比,境外园区可在前期规划的引导下依产业链开展针对性招商,不但更易形成产业集聚,也能提升管理效能。
  十、“互联网+”变身“+互联网”,继续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创新
  促进制造业升级。深入推进“中国制造+互联网”,建设若干国 家 级制造业创 新平台,实施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启动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工程。落实加速折旧政策,组织实施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
  ——《2016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与去年相比,“互联网+”变成了了“+互联网”,显示政府层面转向了务实和理性。无论对中国实业,还是对于产业园区而言,互联网的角色都是多样的,既是产业,也是工具,更是一种思维,但绝 对不应是喧宾夺主的角色。如何用互联网改造园区,涉及到术的层面,更关键是道的层面。产业地产的规模化、服务化、金融化是必然趋势,产城融合、产业孵化创造出更多的业务空间,还有企业客户千头万绪的各类需求的延伸,这些都需要“互联网+”的思维和路径去解决,去挖掘。希望产业地产人都能够居安思危,一旦曾经的利润与市场优势消退,还没有未雨绸缪做好你的备案,那就只能等着被行业潮流吞没遗忘。

返回列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