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房出租 • 产业园区招商 • 企业选址平台

全国客服热线

4000781099转1001

当前位置: 中工招商网 > 资讯首页 > 园区资讯 > 广州: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广州: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发布时间:2015-12-04 来源:南方日报 1008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心地位数度转移。仔细观察,一条清晰的脉络浮现:科技创新是支撑经济中心转移的强大力量,科技创新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新动力就转向哪里。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广州已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产业分工合作和竞争的重要门户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唯有创新。
       全会释放强烈信号:广州将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加快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建设,嵌入全球创新链条、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未来五年,广州将坚持市场导向打破路径依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1.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
       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加快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全面创新改革,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同时坚持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实现从追赶型发展向引领性发展转变。
       解 读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如何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国家、省层面高度关注。
       中央此前出台《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广东被明确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依托珠江三角洲地区开展先行先试。同时,国务院批复同意支持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仲恺、东莞松山湖、中山火炬、江门、肇庆等8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刚刚公布的广东省“十三五”规划建议对此作出深度阐述。首提“发挥广州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和深圳创新型城市的创新引领作用,打造国际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形成珠三角各市创新驱动发展各有特色、一体联动格局”;提出“实施高新区升级行动计划,促进高新区集聚发展和辐射带动”,广州科学城、中新知识城被重点提及。
       今年5月,广东出台《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重点工作方案》,旗帜鲜明地提出广州要发挥创新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连通珠三角7市共同创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根据中央、省的战略部署,广州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重在四方面发力:一是探索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的有效机制;二是探索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三是探索激发创新者动力和活力的有效举措;四是探索深化开放创新的有效模式。
       今年6月,广州市科技创新大会明确提出坚持市场导向打破路径依赖,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全面吹响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的号角。
       广州市科创委主任马正勇受访时称,广州将大力推进科技与产业、平台、金融、知识产权、人才、民生、国际合作等七大领域相结合,明确将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企业研发机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产学研协同创新、科技金融等作为当前工作重点。以2013年为基准年,至2017年,实现财政科技经费的倍增以及孵化器的倍增。
       推进全面创新改革,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同时坚持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统筹推进科技、管理、品牌、组织、商业模式创新。
       广州市科创委巡视员马曙近日透露,广州正重点推进从科技管理向创新治理转变,传统科技部门向发展部门转变;坚持以改革增动力,坚持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开放增活力,用国际化的视野审视科技创新工作,以世界科技创新城市为标杆,推进国内外和境内外的科技合作,引进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高层次人才,实现更高级别、更宽领域的科技创新。
       未来五年,广州将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系统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此外,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亦属全面创新的重要内涵,广州将在这些领域持续发力。
       “广州创新资源丰富、高端人才集中,创新驱动发力,将再造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优势。”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林江说。
       2.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
       广州剑指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嵌入全球创新链条,融入全球创新网络。立足广州高新区、中新知识城、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民营科技园等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着眼广州东部建设城市科技创新走廊,打造国际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从全球创新要素配置和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中找动力。
       解 读 近代以来,世界经济中心地位数度转移。仔细观察,一条清晰的脉络浮现:科技创新是支撑经济中心转移的强大力量,科技创新和尖端人才流向哪里,发展的制高点和新动力就转向哪里。
       在全球城市体系中找标杆,从国家大战略中找动力,从区域发展中找动力,从全球发展要素配置和国际产业分工中找动力,也成为广州推进创新发展的指南。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应运而生,并与国际航运枢纽、国家航空枢纽形成深度互动、互为促进。近年来,广州已深度嵌入全球创新链条,在世界范围内集聚创新要素。
       11月18日,第三届广州核酸国际论坛在广州举行。美国国家基因组研究所所长Eric D.Green博士,三位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Jack W.Szostak博士、Craig C.Mello博士、Thomas A.Steitz博士及10余位全球生命科学核酸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及企业家齐聚广州科学城,探讨核酸科技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最新进展。
       3位诺贝尔奖得主缘何齐聚广州?
       原因有二:一是广州核酸国际论坛已成为行业创新风向标;二是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军团进入前沿足以参与全球创新。
       稍早一些,新一期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在美国公布,坐落于广州大学城的中国“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连续第六度称雄。
       广州超算中心主任袁学锋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称:“目前世界上正酝酿着第三次产业革命,其核心内容就是如何把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向制造业、实体经济辐射。”来自广州市科创委的信息显示,依托广州超算中心等平台带动,广州国际技术合作发展迅猛。近5年,广州国际技术合作平台从8个增至39个,世界级源头创新与产业化活动开始向广州汇聚。
       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需要建设优质创新载体。未来五年,广州将立足广州高新区、中新知识城、科学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民营科技园等建设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打造国际产业创新中心,加快发展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经济。
       广州高新区、中新知识城、科学城、智慧城、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生物岛、大学城、国际创新城、南沙明珠科技城连成一线,广州科技创新走廊已然成型。
       广州高新区将成为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区,重在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中新知识城作为国家战略,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引进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培育高成长创新型企业,深化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打造中新合作新标杆,建设成知识密集型产业集聚区、创新要素集聚区和国际创新合作平台。
       基于全球互联网创新 浪潮,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对标国际先进创新区域,促进互联网创新要素集聚,支持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下一步,重点引进一批互联网总部企业,培育一批本土互联网经济领军企业,带动“互联网 ”集聚集群发展。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腾 讯微信等互联网龙头纷纷抢滩进驻。
       近年来,国际一流研发机构向广州汇聚态势明显。仅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就落户了三星通信研究院、卡尔蔡司研究院等一批跨国研发机构,英国天祥、瑞士通标等20多家国际检测认证机构亦入驻发展;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共建的“联合研究院”“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亦落户于此。
       3.坚持市场导向打破路径依赖
       坚持市场导向,打破路径依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施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型标杆企业示范工程,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创新集群。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培育大批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成为新制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先行地。
       解 读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关键在于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新潜能。
       坚持市场导向、打破路径依赖,成为广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词和主题词。
      《关于在部分区域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总体方案》明确提出,要探索进一步厘清市场与政府边界,明晰市场和政府在推动创新中的功能定位,最大限度发挥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市场准入、金融创新等改革,构建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针对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重在进一步减少对市场的行政干预,建立和完善政府创新管理机制和政策支持体系。
       广州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核心区,正谋求在这一关键领域有所突破。坚持市场导向,核心是强化市场主体作用,提升劳动、信息、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效率和效益,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
       而打破路径依赖,核心是转变政府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重在营造优良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
       互联网产业在广州的强势崛起,正是市场导向的最好印证。继网 易、微信之后,广州又陆续崛起UC优视、酷狗音乐、欢聚时代等一批互联网创新“弄潮儿”。
       一部中国IT史,就是半部天河发展史。广州市天河区孕育了超过1000家互联网公司,产业突破1000亿元大关,其营业收入达到全国行业的12%。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电商……天河具备完整的移动互联网业态,在即时通讯、数据媒体、移动社交、游戏等领域遥遥领先,拥有超过10万人的专业队伍。据腾 讯开放平台统计,天河IT从业人员聚集度仅次于北京中关村。
       “依托市场驱动,互联网、大数据、游戏动漫、云计算、电商之间相互交叉、联系密切,创新业务一圈一圈延伸,最终形成了互联网创新生态圈。”深港产学研基地深港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克科说。
       数据显示,广州现有市场主体130万户,上市企业113家。拥有一大批充满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的企业家、创业者,让广州有底气打破路径依赖。
       前不久,广东微谷、伯乐咖啡等14家广州众创空间获科技部火炬中心批准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支持体系。据悉,14家众创空间均为市场力量自发创立。
       广州近期推出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行动计划,覆盖初创期、成长期、发展期不同阶段的企业,目标到2017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00家,总数达到2500家。
       未来五年,广州将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实施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型标杆企业示范工程,发展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形成一批创新集群。推动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培育大批科技服务机构和企业,成为新制度、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的先行地。
       4.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着力营造优良创新生态环境,完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解决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痛点”。深化产学研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共享服务平台,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引向深入,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
       解 读 11月24日中午,羊城创意园黑马会华南总部,一阵悦耳的吉他声从一栋两层小楼里传来。阿华说,中午小憩时拨弄一下琴弦,可舒缓下团队紧绷的神经。
       8天前,阿华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这家初创型公司,他们希望给私人健身教练和健身者提供一款即时通讯工具和管理健康数据。设计师出身且热衷健身的阿华,在团队中主要负责“需求挖掘、产品打磨、用户体验、视觉设计”。
       这是1980年出生的阿华在天河一带连续第六次参与创业,不幸的是前五次均以失败告终。不过。这次有了创业家服务平台和知名天使投资人助力,阿华坚信成功在望。
       未来五年,广州正着力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让更多的阿华们脱颖而出。这些措施包括完善创新支持体系,解决科技金融产业深度融合“痛点”;深化产学研协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设创新共享服务平台,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等。
       今年6月,广州召开科技创新大会公布“1 9”政策体系,覆盖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创新载体建设、研发机构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创新人才支持等关键环节,打造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作为“1 9”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促进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试图一揽子扫除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痛点”和“盲点”。
       创业投资层面,拟设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按一定比例参股引导孵化器、社会投资机构等共同组建天使投资基金和种子基金,为在孵企业和项目提供融资渠道。建立孵化器风险补偿制度,设立专项资金池,对天使投资失败项目,按损失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偿。
       广州在此领域早有探索。2014年广州创投引导基金出资1.8亿元成立4只子基金,引来超15亿元规模的创投资金落户,并引导其投向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企业,全年完成投资企业30家,投资额近亿元,带动社会创投资金超50亿元。
       实施“众创空间 孵化器 加速器”攻略将为创新发展供给优质载体。广州计划将孵化器建设面积从2013年的400多万平方米增加到2016年的800万平方米,到2017年将达到1000万平方米。广州开发区目前已形成华南最大孵化器集群。
       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亦是广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发力点。放眼广东,广州高校、科研院所集聚,创新资源丰富,珠三角其他城市难以比拟。
       仅一个天河区,就集聚了高校30家、科研院所53家、重点实验室105个。广州共有国家级工程中心18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22家、国家重点实验室17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1家和国家级质检中心10家。“我们有1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党委副书记张振刚说。
       未来,广州将大力引进国际一流高校和研究机构、人才合作设立分支机构或新型研发机构,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新型”主要体现在多种主体投资、多样化模式组建、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化模式运作,体现出职能定位综合化、研发模式集成化、运营模式柔性化等新特征。
       营造优良创新创业生态环境,使高端创新要素、资源向广州汇聚,一棵棵创新大树正茁壮成长,托起广州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城市、打造国际科技创新枢纽的脊梁。

返回列表

分享到: